陈正洪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少,极大的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莫沙比利、胃炎合剂、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72-0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肠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类系统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饱胀、呃逆、上腹部疼痛以及反酸等,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率高,通常见于老年人群,因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1]。为了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恶变的几率,应当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措施。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7±9.42)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观察组30例患者年龄在4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76±10.06)岁,其中男15例,女1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上腹痛、消化不良、恶心以及胀气等,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患者中无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醫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莫沙比利(鲁南贝特制药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7)进行治疗,每次10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周;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进行治疗,胃炎合剂于空腹口服,每次10mL,每天3次,莫沙比利(鲁南贝特制药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7)于餐前30min口服,每次5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周。
1.3疗效判定[2]
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胃镜以及组织学没有明显的改变。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下黏膜萎缩情况有所好转,血管网显露部分和苍白区减少,部分的黏膜呈橘红色。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下萎缩性胃炎转换为浅表性胃炎或者黏膜下血管网显露和苍白区明显减少,多数黏膜呈粉红色。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为止,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部分医学者认为和患者的生活习惯、环境以及自身的免疫力有关[3]。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复杂等特点,且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恶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一巨大威胁。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采用莫沙比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莫沙比利作为一种全胃肠动力药物,不仅可以刺激患者的肠神经元,同时对胃部平滑肌的蠕动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胃排空,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胃动力,进而改善其临床症状。胃炎合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维生素缺乏,对胃肠道黏膜的修复和整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两药合用,相辅相成,疗效更佳,非常适合缺乏维生素的老年患者。
综上所述,采用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少,极大的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智慧,禹颂煌. 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2011,12:1818-1819.
[2]杨梅,淡叶. 莫沙必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5:126-127.
[3]石玺,石道宏,汤玉华. 胃炎合剂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3,23:106-107.
[4]罗晓霞. 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4例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0:3452-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