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2015-10-21 19:58史天禹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散光乳化硬核

史天禹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受硬核白内障治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视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运用可以改善角膜散光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硬核白内障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48-02

白内障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也是导致老年患者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主要由于晶状体发生退行性老化或改变,以及其他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浑浊进而影响视网膜成像,导致患者视力下降,在对这一疾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为手术治疗,为了提高临床治疗质量,就应该对更好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1] 。本文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受硬核白内障治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受硬核白内障治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40例,年龄在最小的为60岁,年龄最大的为82岁,平均年龄为72.4岁,左眼患者有56例,右眼48例,晶状体核硬度 LOCSⅡ分级:Ⅱ级12例,Ⅲ级38例,Ⅳ级50例、V 级4例,将参加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晶状体核硬度等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前给予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采用表面麻醉,用开睑器开睑,以患者穹隆为基底剪开球结膜,用巩膜隧道刀在角膜缘后实施长6~7 mm半层巩膜切开,向前作巩膜隧道至透明角膜缘内1 mm处,在前房内注入适量黏弹剂,做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核周皮质直至核游离,如果患者晶体核直径大于外切口可以给予隧道内碎核,之后分次取核,,晶体核取出后,用吸引针吸尽残留的皮质,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向前方和囊袋注入适当的黏弹剂,注水恢复患者前方囊袋,使前房压力大至正常的范围内,切口缝合三针。

1.2.2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角膜散光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统计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实验研究中数据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8.O 软件实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共52例患者,患者术后3个月散光的度数为(0.97±0.12),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率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患者有10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1%;对照组共52例患者,患者術后3个月散光的度数为(1.79±0.45),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患者有14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6%,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共52例患者,其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视力恢复>0.5的患者分别有47例、50例;对照组52例患者,其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视力恢复>0.5的患者分别有46例、49例,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视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目的为帮助患者复明,恢复患者的视力,但是在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手术的方法不尽相同,而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成功的关键为保护好患者角膜内皮,避免内皮细胞的丢失[2]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应用到了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同时这一手术方式有效的避免了对患者前方的反复操作,减少了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达到了保护患者角膜的目,更适合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应该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3] 。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视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运用可以改善角膜散光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韧.超声乳化与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872-1874

[2]程莹雪.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 73 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4(24):242-243

[3]戴子娴,张宏,林妙英,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0):227-228

猜你喜欢
散光乳化硬核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这都是什么硬核老师啊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硬核”时代下的人性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散光”也要及时治
“硬核”火遍网络,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