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蓉
【摘要】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上腔静脉的的中心静脉导管,它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和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最长可留置一年。主要的优点是: 可以长时间留置在体内,提供长时间静脉给药的管道;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它为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通道;避免重复穿刺静脉给患者带来疼痛。由于操作风险小、并发症少等原因主要用于我科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早已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但由于个体差异,置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一例picc置管患者血管畸形的护理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picc 血管畸形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21-0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73岁,于2014年9月确诊为左腿腘窝大B弥漫性淋巴瘤,收住我科较长时间输注化疗药物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時血压为132/87mmHong.两年前有轻微脑梗史,一年前有双肺动脉栓塞史具体病情均不详。 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大,持续的疗程较长,经与家属沟通取得同意后,签订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为患者置入美国产的三项瓣膜picc.
2. 置管过程及护理
2.1.,选择右前臂肘上6cm贵要静脉置入规格为4F巴德picc。测量置入的深度为49cm,臂围为28cm。在常规无菌条件下,建立无菌区。消毒皮肤,为患者采用的是盲穿塞丁格技术置入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项瓣膜式picc导管,导管顺利到达预定的长度。患者主诉无不适,取出导丝时,picc管内血液的压力较大,血液自行从picc导管末端返流,插上带针的护套,推入生理盐水10ml,推注生理盐水时阻力较小,较容易推入。为保险起见将导管用透明贴膜覆盖粘贴,带患者拍胸片,观察导管的位置。放射结果回报导管置入了腋下静脉。在处置室内打开贴膜将导丝用碘伏消毒后缓慢送入导管内,将导管拔出约体内留15cm时,将胳膊外展90度,再次缓慢送入导管至预定的长度。再次拍胸片仍显示置入腋下静脉。将无菌用品推到放射科,在X光直视下送导管。先从导管中打入造影剂约6ml显示血管畸形,腋下静脉明显较锁骨下静脉粗致导管置入腋下静脉导致置管失败。在放射医生的指导下,将右侧胳膊内收至约60度角,放射直视下,边推生理盐水边缓慢送入导管,因为可以看到导管的显影,能及时调整导管位置,顺利将导管送入预定的部位。
2.2置管后的护理
2.2.1常规导管护理。第一个24小时必须换药。以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渗血时,每7日更换敷料一次。如伤口敷料松开、潮湿时,随时更换。如穿刺部位有红肿、皮疹、渗出、过敏等异常情况,可缩短更换敷料时间,并要连续观察局部变化情况。每次更换敷料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贴膜要自下向上撕取,并注意固定导管,防止脱管。更换后记录日期。指导患者洗澡时要用干净的小毛巾先将穿刺部位包一圈,外面再用保鲜膜包裹毛巾,洗澡后要更换敷料。
在使用PICC输液前应用碘伏棉签擦拭正压接头30秒钟,静脉治疗前后要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在输血制品、营养液等高浓度液体后,用20ml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如输液速度较慢或时间较长时,应在使用中用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堵管。
2.2.2因为患者有高血压、脑梗、肺栓塞病史,遵医嘱皮下注射抗凝药物克赛4000单位,每日两次连续4天皮下注射。
2.2.3置管后每日同一时间为患者测量一次臂围连续七天,因为该患者年龄较大,同时穿管时多次反复送管,以便及时发现血栓或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3.结果
该患者在我科间断化疗2余月,picc导管正常使用,无血栓、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3.1盲穿picc导管后,一定要拍胸片看导管的位置,以防血管畸形或导管的长度不适。万一发现导管未到预期的位置,禁止盲送导丝,以防导丝从管的侧孔穿出导管外,损伤血管壁或组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不适,再次送导丝时,一定要在放射直视下缓慢送入导丝。
3.2护理人员再次送管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丝送入前一定要用碘伏再次消毒导丝,建立无菌区,患者的穿刺部位也要重新消毒。送管的速度要缓慢,减轻患者的血管壁的损伤。
3.4推入造影剂前一定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推入造影剂的速度宜慢,看清血管的显影后,尽量将管内的造影剂抽出。
参考文献
[1] 乔爱珍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 北京 人民军医 出版社2009.05.018
[2]张振路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