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透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2015-10-21 19:58麻忠贤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肩周炎效果

麻忠贤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肩周炎6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共32例,实施穴位透刺;对照组共32例,实施普通针刺。观察两组疗效,并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AS改善明显(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穴位透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肩周炎;穴位透刺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82-02

肩周炎为中老年多发病、常见病,中医研究将该病列入“痹症”范畴,认为跌扑闪挫和感受湿热风寒之邪为主要病因病机,患者经络受损,导致气血阻滞,而不通则痛,治疗时应采用“通则不痛”、“虚者补之”、“寒者温之”原则。现搜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肩周炎64例患者,对穴位透刺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肩周炎6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共32例,女患者和男患者分别是19例、13例,年龄均是(48.68±7.75)岁,年龄范围是42-65岁。对照组共32例,女患者和男患者分别是20例、12例,年龄均是(48.96±7.59)岁,年龄范围是41-64岁。入组标准:(1)患者有受潮、受寒、肩部损伤史;(2)肩周持续性疼痛,功能障碍,夜间症状加重,对睡眠有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实施穴位透刺。(1)取穴: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在此基础上,湿盛者取阴陵泉,风盛者取血海穴、膈俞穴,热盛者取大椎穴,寒盛者取关元穴、肾俞穴。(2)指导患者平卧位或坐位,将患侧上肢向外水平伸展45-60°,做好固定。对取穴部位进行消毒,使用28×75mm无菌针灸针,针尖分别沿肩关节穴位缓慢刺入,约进针2.5-3寸,捻转泻法1min,每隔5min行针一次,共留针30min。为了避免针刺入胸腔,针刺时应尽量将针尖向外斜约30°。治疗共3疗程,每疗程3次,隔日1次,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d。

1.2.2 对照组 实施普通针刺。(1)取穴同实验组;(2)使用40mm无菌针灸针,对取穴部位进行消毒,针尖向患者肩关节方向,以针刺到规定深度后得气为度,每隔5min行针一次,不加电,捻转泻法1min,共留针30min。治疗共3疗程,每疗程3次,隔日1次,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d。

治疗前后,分别评估实验组与对照组VAS,并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有效率。

1.3 疗效标准 无效: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功能障碍、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上臂外展、上举和前伸运动改善≤300;好转: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功能障碍、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上臂外展>600,前伸>600,上举≥1100;有效: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功能障碍、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消失,上臂外展≥750,前伸≥750,上举≥1300;显效: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功能障碍、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消失,上臂外展≥900,前伸≥900,上举≥1500。以好转、有效和显效作为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 对照组治疗前VAS是(8.03±1.53)分,治疗后VAS是(6.52±2.03)分;实验组治疗前VAS是(8.01±1.59)分,治疗后VAS是(3.02±1.12)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AS改善明显(P<0.05),差异显著。

2.2 临床疗效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25%(26/32),6例无效,9例好转,8例有效,9例显效。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75%(30/32),2例无效,6例好转,10例有效,14例显效。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囊和周围肌腱、韧带、滑囊呈退行性广泛性病变,表现为功能障碍、疼痛、肌肉萎缩等,患臂后伸、外展和外旋受限。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包括针灸、手法、理疗、手术、药物、关节腔内和穴位注射、功能锻炼等,传统治疗以针灸为主[1]。针灸具有易接受、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可起到疏通经络作用,临床应用有较大优越性。穴位透刺法具有疏通本经、表里经和邻穴经气作用,针感较强,疗效显著。在患者同一经脉上对邻近若干穴位进行刺激,与普通针刺相比,避免多针多刺;可增强表里经脉联系,协调互为经气;扩大腧穴治疗范围,增强疗效。穴位透刺法是一种治疗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所选穴位均是肩周炎疼痛和粘连的位置,可增大刺激量,对肩关节周围血循环进行改善,促进新陈代謝,利于炎性渗出物吸收,改善疼痛,促进功能恢复[2]。在本研究中,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穴位透刺、普通针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AS改善明显,由治疗前(8.01±1.59)分改善至(3.02±1.12)分,而对照组仅由(8.03±1.53)分改善至(6.52±2.03)分,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表明穴位透刺法治疗有效、可靠。

综上分析,对肩周炎患者进行穴位透刺法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羽思,程建明,彭力.巨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4,06:81-82.

[2] 张云杰,高洁,程立红.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概况[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01:92-94.

猜你喜欢
肩周炎效果
壮医药物竹罐联合壮医贴敷治疗肩周炎的护理观察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中西医联合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分析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没效果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