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 邹学敏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籽配合艾条灸方法治疗肛肠病手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67例患者采用耳穴埋籽配合艾条灸方法,观察患者排尿情况。结果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排尿有效率100%。结果:耳穴埋籽配合艾条灸治疗肛肠病手术后患者尿潴留疗效显著。
【关键词】耳穴埋籽;艾条灸;尿潴留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19-01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小便困难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为主要症状,发病率可高达52%[1]。尿潴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是造成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院采用耳穴埋籽配合艾条灸方法治疗手术后尿潴留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中,本组67例患者均为肛肠科住院手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21-72岁。混合痔术后29例,肛瘘26例,肛周脓肿术后7例,肛裂5例。均为术后当日排尿困难并伴小腹胀痛,经会阴部热敷、流水声诱导排尿等无效。
1.2 操作方法 观察组应用王不留行籽耳贴单侧神经系统皮质下、膀胱、肾、三焦、腹、尿道,将王不留行籽耳贴贴在选定的穴位敏感点上,按压3min,并嘱患者4小时按压1次。持续至术后24小时;配合艾条灸中级、关元、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等穴,在上述穴位分别进行温和灸约15 min,疏通经络,激发经气,开通经络。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评定标准:显效为治疗后1h内能自行排尿,能排尽尿液者;有效为治疗后1 h内能自行排尿,但膀胱内尿液排不尽,或1 h-2h自行排尿且能排尽者;无效为治疗后2h仍然不能自行排尿者。
1.4 结果:67例中,显效63例,占94%;有效4例,占6%。
2 讨论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是由于术后疼痛、精神紧张、肛内塞药等原因引起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欲解不能,甚至小便不通的病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采用导尿疗效好,患者不适,容易造成尿道损伤和引起尿道感染等副作用,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
本病属中医“癃闭”的范畴,病机属水蓄膀胱,气化不利。《内经》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中医典籍《灵枢》云:“十二经通于耳”,耳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朱丹溪提出“十二经,上络于耳。”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取膀胱、腎为相应部位取穴,以王不留行籽压之,可使膀胱气化得力;以王不留行籽压肾穴以补肾培元,通利水道。
现代国内外研究证实,艾条灸时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节机体的内环境,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3] 。艾条灸以通利小便为治则,该疗法吸收并拓展了古代医学家对刺激之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疏通膀胱,促进气化,通利小便。关元乃任脉与足三里阴经的交会穴,温补下元,鼓励膀胱气化,以达启闭通便之功。三阴交通调足三阴经气血,消除气血之瘀滞。阴陵泉清湿热,助气化。以上穴位配伍共起运行下焦、调节膀胱之效。《中药学》所载,艾叶具有“温经止痛,散寒止痛”之功效。因此,具有温经经络、散寒祛风、止痛等功效的艾条可缓解术后疼痛,同时,艾条灸中级、关元、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等穴,可缓解甚至松弛痉挛的尿道和膀胱颈括约肌,使排尿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尿潴留的目的。
综上所述,耳穴埋籽配合艾条灸在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方面,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且避免了药物作用和导尿引起的感染发生,适合于任何年龄不同程度的尿潴留患者。另外应用王不留行籽耳贴配合艾条灸是无创的,经济安全,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铭,王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M] .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6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82.
[3] 张菊花.艾灸配合耳穴埋籽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 .护理研究,2011,1(2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