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
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身体需要的同时对心理护理需求也随之提高。由于儿科的护理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且各年龄段的差异及所患疾病不同及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对此进行心理护理比较困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往往要利用一些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来满足患儿的需求和想法。为了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家长的心理工作也很重要,儿童的心理护理很大程度依赖于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为了更好的为患儿服务,我们要更好的利用心理学理论做好家长的工作,通过家长与患儿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来配合我们了解患儿,进行更好地开展儿科护理工作,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倡导符合患儿心理特点的服务模式。刚入院的患儿对陌生的环境及疾病造成的痛苦很不适应,表现为哭闹、不配合治疗。护士应该面带微笑地迎接每位小患者,并亲昵地叫患儿的名字,和他们进行身体上的接触,给患儿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还应根据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耐心地讲解,在治疗以外的时间里增加与患儿的接触次数,消除抵触心理,还应提醒父母不能因生病而娇惯孩子;可降低对孩子的教育性,但不能放弃,这样才不会因住院而影响孩子正常的身心、发展。住院往往使他们收到约束,想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但是由于治疗的需要会限制某些食物的摄入)。这样就加重患儿的反抗情绪,患儿多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使他们感到丧失了安全感,对于这类患儿护士更应该多关心体贴,避免责备。护士可通过与患儿一起做游戏,讲故事等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帮助患儿克服对医院的恐惧感,同时要求我们护士多观察,留意其非语言行为如患儿表情,目光,体态等,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对患儿心理需求做出估计,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当只看到戴着口罩的护士阿姨和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叔叔时,他们害怕打针、吃药。首先小儿的病房布置要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病房设施、家具设计尽可能儿童化,要考虑到儿童对色彩的需求,每个房间要搭配不同色彩的美丽图案;同时配有电视随时都可以看到精美的动画片,听到优美、舒适的音乐;护士服可换为粉红色;这些大大缓解患儿的恐惧不安感。
护士端正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微笑的面孔加上适当的赞美语言都会减少患儿的陌生感。作为护理人员应关心、爱护患儿。与其交谈时要有同情心,要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体贴。主动了解患儿惯用的词汇及特殊的表达方式,用温和的态度多鼓励孩子“多聪明可爱、你好勇敢啊,等等”使孩子主动配合治疗。对懂事的患儿可以亲切的说鼓励的语言,对小女孩则称赞长得真漂亮,眼睛大大的真美啊,如果哭就不漂亮了。用激励法鼓励患儿或用小玩具和糖果哄着,使其分散注意力以配合治疗。在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患儿选择治疗护士及注射部位。要善于抓住小孩容易和接近的心理进行沟通,不断鼓励。对于内向的及胆小的孩子可以讲一些动画片里的小勇士是如何勇敢的,促使患儿向他们学习,还可以投其所好,这样就会减轻患儿心理负担,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取得患儿的配合也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勇气。要善于应用非语言的方式:适当的抚摸、握握小手、摸摸额头及面颊使患儿产生信任感。
针对儿科工作特点,护理人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外,还应帮助患儿做好操作前的心理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行为指导,激发患儿的自控能力。同时护士技术也要精益求精,做到一针见血,使患儿减少痛苦,同时也赢得了患儿及家长的信赖。进行静脉穿刺时,可以边找血管边与患儿交谈,讲他爱听的话。“你好勇敢啊,打针也不哭的”,以此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淡化穿刺带来的痛苦。要维护患儿的自尊心,应多鼓励和表扬,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带喜欢的玩具和好吃的食物到病室。因此作为儿科护士,只有在平时工作中多看、多练,使自己的注射技术娴熟、准确尽量做到镇静、自如、有条不紊,才能使患儿和家长从心里上接受。尽可能做到有固定的护士对其幼儿进行连续全面的整体护理。
为了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家长的心理工作也很重要,儿童的心理护理很大程度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患儿的。因患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有限,因此家长的沟通尤为重要。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详细告知护理操作的目的、方法和过程,解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他们对此的看法,理解和接受程度。 家长因为患儿生病而焦虑万分,这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高热的和腹泻患儿,由于血管的痉挛收缩,末梢循环差,手脚冰冷,此时穿刺容易失败,我们应该让患儿家属用热毛巾敷敷末梢血管,再进行穿刺,嘱咐其让患儿多喝水。对于肥胖的及较小的患儿,血管穿刺比较困难,护士尽可能多和家长交流做好解释工作“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望你们理解配合。”例如阿奇霉素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输液前应先吃点东西,氯化钾对血管刺激大,易引起输液部位的疼痛等。若真出现了上述情况,由于提前告知了家长,他们也会理解配合的。我们护士应该学习掌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换位思考,同家长进行预见性的交流,适当赞美孩子,用温柔的微笑、关切的眼神、和蔼的语言来达到心灵的沟通。要有父母般的关心、爱心、细心责任心、同情心,要有亲和力,往往一个搀扶的动作,一个拍肩的鼓励,一句关心的语言,都会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增进与患者的情感,增加患儿与家属对护士的信赖,获得宽容和理解。即使家长因为孩子的病情恶化而产生怨气、横加指责,护士也要充分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注重语言艺术,耐心解释,不要激化矛盾。事情过后家长反而觉得不好意思,变得顺从和依赖护士,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士是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患儿照顾者和代言人,患儿每天接触时间最多的也是护士。护士要站在家属的立场考虑问题,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儿科护士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拥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要不断与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心理和社会情况。现代的儿科护士不仅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儿童出现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时期及家长的不同情况特点,分别对待,精心护理,使患儿能感到安全,更好地配合治疗,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心理护理的理念、方法,促进儿科护理的发展,满足患者家屬的合理需要,又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儿科整体护理的顺利实施,使儿科的各项治疗及护理顺利进行。做好心理护理是患儿及家属的需要,也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占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消除患儿的紧张、害怕心理,以愉快的心情配合治疗,又能缓解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又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增进了护患关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杨立霞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2010[04]:196
[2]顾丹婷,心理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17-01
[3]陈婉珍,薛金增.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6[40]:450
[4]郑慧珍,陈月花.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里护理体会[J]基础医学论坛2007年第11卷.第2期A刊
[5].张会娜,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中国明康医学】 I 200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