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2015-10-21 18:50刘雪梅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0期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控制措施

刘雪梅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是对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措施,同时混凝土以高强度、优良的耐久性等技术指标为设计目标,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中。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措施以及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措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措施

1、加强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降低仓储损耗。

2、施工前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主要是要求项目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好充分的技术和工艺的事前准备。首先,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对施工合同的具体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分项工程,每一道工序,同时考虑自身企业的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自身情况,对各种气候等条件,认真做好合理地施工前组织计划,确保对每一项工程、每个工序的控制都能够在计划范围之内。其次,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除了在施工前制定的合理的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3、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合同是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组织项目实施的基本手段,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相同订立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文件,主要用来明确双方之间的责任,权利关系。建设单位根据施工合同中制定的相关内容,要求施工单位在合同工期内完成工程的建设,并以施工单位具体完成的工程量为依据,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比例、方式给施工方支付工程款。所以,合同措施是确保目标控制能够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是建设单位进行目标控制的重要手段。

4、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领导职责。质量责任制的建立主要是对企业中每个人员在工作中具体的责任和权力的明确。项目领导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对工程质量的保证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项目的成员,各有关职能部门或人员,都要以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为中心,明确自己在保证质量工作中的责任,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除此之外,在工程竣工的交付使用后,要及时收集质量信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不良现行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要认真进行处理。并对项目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的总结,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提高项目质量水平。

5、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客户满意的工程,是施工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而且好的工程质量不仅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相关人员要重视对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在把握施工质量标准问题上,不但要追求高质量,还应考虑项目的施工进度。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对质量目标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质量目标的确定有一定的前瞻性,合理安排工期、合理使用资源,将建筑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内。因此,在对工期进行安排时,要注意统一工期的处理与成本的辩证关系,以求在资源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保证工期。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1、材料准备。第一、水泥:应该根据工程的强度要求以及不同型号的水泥性能来选择,保证其强度不低于设计的规范,对于有特殊承重要求的部位应该在选用之前进行测试,结合报告进行选择。第二、水:应该尽量采用可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对于不可饮用的水,在拌合之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和抗腐蚀检验。应该避免采用工业废水、酸性程度较高的水、生活污水来进行拌合。第三、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骨料的优劣对混凝土最终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在对粗骨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对其质地、针片状颗粒的含量、级配、最大粒径等参数进行重点的检查。而选择细骨料时,应该重点检查质地、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尤其是要对有害物质含量和含泥量进行检查。第四、外加剂:应该保证外加剂的生产厂家的资格,且要出具对于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报告。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试验以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用量,并且延长拌合的时间,以保证拌合的均匀。

2、混凝土拌合。在确定材料之后,應该对其进行取样,然后交由相应的实验室来进行配比的设计,避免采用经验配比的方法,避免少配、错配、漏配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事件发生。然后应该对适配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性能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拌合。在施工中应该经常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和调整。在向搅拌机具中投料时应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下,拌合中应该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监测。

3、运输。在对混凝土精心运输的时候应该按照形势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现场搅拌的时候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进行运输,在楼面上多用手推车进行运输等。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4、浇筑。在浇筑之前,应该对钢筋和模版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还应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如果采用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的话,应该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的特点来决定每一层的高度。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浇筑的过程应该尽量连续,如果必须出现间隔,则要尽量的缩短间隔的时间,以保证在前层的混凝土初凝前可以恢复施工。较注重应该经常观察和整改钢筋、模版等设备的变位现象。较大的梁体可以进行单独的浇筑,对连续浇筑无法实现的部位,应该在剪力较小的地方预留好施工缝。

5、振捣。浇筑后应该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分为机械和人工振捣两种,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使用人工振捣的方法。振捣过程应该快插慢拔,均匀的选择插点的位置,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应该使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在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如果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则应该保证其能够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进行覆盖。

结束语

建筑项目由于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把握好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施工技术,从而保障工程进度及质量。 因此施工企业要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为中心,以施工技术、安全生产、提高工程质量为重点,提高工程质量,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梅,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J].石河子科技,2014,01

[2]魏岚,杨立.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4,03

[3]陆江.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讨[J].神州,2012(6)

猜你喜欢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控制措施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无裂缝大坝混凝土施工若干关键工艺
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