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肢手术的麻醉

2015-10-21 19:58包煜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儿童

包煜敏

【摘要】目的:探讨基础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通过与传统的静脉氯胺酮方法作对比,比较小儿上肢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ASA I~II级上肢手术患儿,年龄6~12岁,体重15~30kg,手术时间30~120min,手术种类:手外伤33例,植皮28例,多指,并指切除19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氯胺酮组,B组为氯胺酮加臂丛神经阻滞组,通过监测和采集相关数据,科学合理的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果,比较两组麻醉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儿童上肢手术的麻醉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B组患儿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烦躁率均较明显低于A组。结论:基础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方便,麻醉范围广,肌肉松弛,镇痛完善,使麻醉,手术过程更趋于平稳,间接的减少了患儿术后苏醒过程中的不良精神反应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便于术后管理,在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上优于氯胺酮麻醉。

【关键词】儿童,上肢手术麻醉,氯胺酮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76-02

手外科技术用于小儿日益增多,由于患儿术中不易配合,手术时间偏长等特点,给麻醉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小儿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是采用麻醉操作简单,对患儿生理扰乱少,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生命体征平稳为佳,我们总结了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80例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ASA I~II級上肢手术患儿,年龄6~12岁,体重15~30kg,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85min。手术种类:手外伤33例,植皮28例,多指,并指切除19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12岁者;②经临床检查证实确实需要实施手术者;③ASA评分I~II级;④同意本次研究方案者。排除标准:①具有麻醉药物过敏史者;②神经阻滞禁忌者。80例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氯胺酮组,B组为氯胺酮加臂丛神经阻滞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手术类型、ASA评级,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常规禁食,禁饮。患儿入手术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基础麻醉用肌注氯胺酮4~6mg/kg,静注咪达唑仑0.1~0.2mg/kg,阿托品0.2~0.3mg肌注。A组术中静脉追加氯胺酮1~2mg/kg维持麻醉,追加次数依手术时间而定。B组患儿入睡后,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点取肌间沟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相当于C6横突)相交处,与皮肤垂直刺入,略向足侧进针,触到颈椎横突,回抽无血或无脑脊液后注入局麻药,局麻药用1%利多卡因加0.5%罗哌卡因0.5~1ml/kg,术中视患儿情况追加氯胺酮。A,B两组患儿术中常规面罩吸氧。

1,3 监测指标:

术中常规监测患儿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等,记录数据,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5 结果:

B组患儿术中追加氯胺酮的次数和量均明显少于A组患儿,其中A组患儿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3例,恶心呕吐5例,B组患儿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0例,恶心呕吐2例;A组患儿术中BP上升,HR和RR增快均较B组患儿明显。麻醉苏醒时间B组5~18分钟,平均10分钟,A组为10~35分钟,平均25分钟,苏醒期烦躁率B组为15%,A组为47%。

2.讨论

小儿手术要求较高,不仅要做到患儿无痛,还要做到患儿安静,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抑制恶性反射,同时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维持患儿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各脏器功能正常,上肢手术常需要绑止血带,麻醉医师要避免患儿出现止血带反应,所有麻醉要足够镇静,以满足手术要求,监测要完善,如发现问题,尽早处理。本组病例术中加强了有效监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麻醉意外发生。

氯胺酮麻醉时,肺顺应性增加,呼吸道阻力降低,并能使支气管痉挛缓解,麻醉时咽喉保护性反射一般不消失。但由于唾液腺和支气管粘液腺分泌增多,剂量稍大时有呼吸抑制的可能性。A组3例患儿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及呕吐,可能与此有关。B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无1例呼吸抑制出现。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已有数十年历史,虽然七氟醚等气体麻醉药的出现使氯胺酮的使用有所减少,但氯胺酮具有价格低廉,使用简便,静注和肌注的作用效果确切,镇痛和镇静作用强,可控性强,对循环和呼吸功能抑制较轻等特点,使其仍然是小儿麻醉诱导的首选药。但在麻醉维持方面是否使用氯胺酮还是比较有争议的。而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便,麻醉范围广,肌肉松弛,镇痛完善等优点,小儿臂丛阻滞无需寻找异感,损伤小,只要操作得当,避免麻醉药直接注入血管内造成中毒,还未见其他明显并发症,在基础麻醉的情况下,患儿可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大幅度降低了氯胺酮麻醉药物的用量,使麻醉,手术过程更趋于平稳,间接的减少了患儿术后苏醒过程中的不良精神反应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便于术后管理,易被患儿家属及手术医生所接受。综上所述,儿童上肢手术的麻醉,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参考文献

[1]孙艳丽 杨 诚 基础麻醉加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07年 第6期

[2]顾伟平 李 均 王政一 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选择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4年5月第6卷第5期

猜你喜欢
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动物们的儿童照
儿童故事
“六·一”——我们过年啦!
选购儿童强化食品要注意什么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预防儿童龋齿要尽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