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伟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科研院所的跨越式发展,科研经费也随着科研规模不断扩大而增加。构建一个有利于发挥会计功能的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体系,抓好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是搞好科研院所经济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强化科研院所经济、财务管理的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科研院所经济财务;成本控制;企业化经营对策
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把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并渗透到科研院所经济活动整个过程的管理体系。
1.集中管理收入,统筹安排资金
截至目前,我国具有规模的科研院所共有2016余所,在科研专业技术人员达1000多万人,科研院所用于水、油、电、煤等支出占比较大,强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为科研院所节约科研成本,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科学地投入到科研,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要以财务处室为资金管理责任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全面集中收入,统筹安排资金,为有效投放、合理消耗打下基础。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置,就要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尤其是注意调整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占用比例。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时,应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对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评价,避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要强化管理、杜绝浪费,节约科研成本,挖掘内部资金潜力,加速资金回笼,压缩科研设备、存货资金的占用。要建立资金管理责任制,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在财务收支上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合理调度资金,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2.严格按预算支出控制,严格执行预算,层层控制支出
科研院所根据批准的预算,分级归口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按有关制度规定及定额标准,实行指标控制。各项支出报销凭证要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以资证明。各职能处室预算内的开支,要事先提出使用计划交由财会部门审核后执行。涉及科研开支计划调整,在预算范围内的由财会部门审批;超预算或计划外开支,要由有关处室提出书面报告,交财会部门审核后,由科研院所领导批准执行。
3.实行全面预算
科研院所的财务预算管理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市场信息,进行预算编制,考虑的因素应包括:宏观因素,如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家的发展目标,科研院所行政部门关于结构调整的控制比例;微观因素,即本单位上年度的收支情况,科研院所的科研课题、发展目标。在保证科研院所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对影响科研院所長远发展的建设项目,重点学科、新技术等重点给予倾斜。
建立定期分析检查制度,在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调整及进行重点控制,保证科研院所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一致。同时,将预算检查结果、科研成果应用效益等与奖惩制度挂钩。
4.加强科研院所经济财务管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维系一所科研机构运转最重要的是争取资源的能力和配置资源的水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对企业集团及其连带的科研院所的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经济财务管理作为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科研院所的财务状况,乃至科研院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科研院所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地位的确立, 科研院所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深入研究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课题。科研院所自身都应建立完善经济财务管理组织,确保科研院所经济工作的正常运行。
5.实行全成本核算
科研院所的成本核算应该进行全成本核算,把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全部资金耗费计算进去,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科研院所成本业务的实际出发,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为基础,按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分配各项费用。高校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并准确分摊各种间接成本,首先要建立成本中心,完成行政处室的成本核算,并将其作为间接成本分摊到各直接成本处室,在处室核算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其次,制定科学的成本分摊方法和标准,这是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科研院所与处室、降低成本与科研质量、效益的关系。实行全成本核算是财务会计的补充和完善,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延伸。全成本核算能真实地反应全院所各处室的收支结余情况,通过对成本结构和成本项目的分析,找到成本控制关键点,有利于科研院所经济管理手段的实施和调整,使科研院所决策层正确把握资金的投向,全力推进企业化经营,从而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达到降耗增效的目的。
6.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1)加强科研院所决策层对固定资产全新管理理念。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科研院所决策层对此项工作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首先,要实现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决策层加强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这样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人抓,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和完善,管理措施才能到位,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做为科研院所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其次,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科研院所企业化经营及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和客观要求,树立领导和科研专业技术人员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形成共同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理念。
(2)建立完善的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增强有关负责人的管理意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相关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项制度细化,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购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要有明确的规定,明确资产的管理责任。采购、验收、登记、维护、保管、使用 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强化资产清查工作。为保证科研院所单位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真实、完整,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这是管理的基础。因此,科研院所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 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
综上所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科研院所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科研院所自身形势的需要. 科研院所经济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当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不断完善,在总结科研院所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现科研院所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能处理好集权和分权财务管理新模式, 科研院所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李长海.提高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中国科技育,2012,(9):26-27.
[2]王晓峰.试论强化财务控制提高财务运行效益[J].中国科技投资,2011,(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