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摘要】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 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供水稳定性与水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供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供水企业近年来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由原来的分时段供水、定时供水、水源井直供发展到供水集中供水、全夭24小时供水, 由大泵小泵调节水压发展为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等等。下面我就如何满足用户对用水安全平稳的要求, 保障供水安全简单阐述一下观点。
【关键词】供水管理;供水安全;供水部门
引言
安全供水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供水出水的水质是否合格,关乎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在处理自来水的过程当中,若某个环节出现失误的话,将会对出厂水的水质造成影响。所以供水单位与水务管理部门当务之急就是保障运行与供水的安全。
一、供水管理运作与供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水资源出现严重不足,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供水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大部分城市有了供水部门,但供水的信息反馈与管理等有关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供水管理的效率普遍低下,供水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目前供水管理运作与供水安全存在的问题重点体现于如下三点。
1.1供水执法力度不强与管理不健全。
供水执法力度相当薄弱,执法工作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许多单位的违法违规用水、污染水,只是對他们进行罚款或者提出一些整改而已,这样造成大多数单位都愿意承担该代价而产生违法违规用水,这也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性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大部分城市的供水管理部门责任不够明确,且职能出现单一,通常只是负责城市供水的任务,而对于处理废水污水与循环利用,地下水质监测等职能难以充分得到落实和有所体现;根本无法保障供水管理区域的供水安全。
1.2监测控制水准滞后,缺乏先进水质
检测设备。从目前来看,还有部分供水(尤其在早期建设的中小规模供水)通常缺乏一些必要的检测仪表设备,特别是部分在线监测仪表有所缺乏,同时其控制水准也相对偏低,未能达到现代供水监测的标准要求。为了实现供水的科学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供水的水质、保证净水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我们需要进行改造自控检测仪表设备,使其监测控制水准得到有效提高。
1.3供水风险控制体制有所欠缺。依目
前来看,国内的供水风险控制水平依然相当薄弱。主要体现于全国各大城市供水的水源地环境风险逐渐出现加剧的态势,极易于导致供水安全事件的产生;目前城市供水的突发事件与日俱增中,而有关管理部门对该类突发事件的处理相当散漫,造成供水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出现一定的空缺,有朝一日出现供水安全事件,城市所有的群众居民将会陷入“水荒”的恐惧之中,不能自拨。这从侧面而言体现出当前国内各大城市供水的安全性问题还未受到十分重视。
二、优化供水的管理运作和保障供水安全性
2.1加强领导班子,认真落实责任。供水运行与供水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于各级领导及水利主管部门的配合,只要各级领导及水利主管部门对其加以重视,将供水运行与供水安全管理当作核心工作去抓,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把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做到最好。因而供水首先应当建立起水质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有法人、监理与施工单位的相互结合,使各级领导与水利主管部门领导发挥的职能得到有效强化;再者供水的各个层次的领导人、项目负责者、技术工作者,要使责任制度层层得到落实,同时需要加强检查及审核供水运行和供水的安全性;最后在质量管控过程中,应当由领导层进行全面负责供水运行与供水安全管理,同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应根据合同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掌控供水运行与供水安全管理,一起努力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2.2完善供水的监测体系,保证供水水质。现代供水自动化水平逐步在提高,水质在线检测仪表在供水内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仪表可以在线对各个不同监测点的水质情况进行有效检测,按照检测提供的有关数据能够手动或者自动进行控制,能够及时对加药、加氯量进行调整,使各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成效得到保证,进而能够保证出厂水高品质的水质。
对于部分自控检测仪表缺乏完善的供水,应当对技术进行有效改造,使必需的在线监测仪表得以完善,同时能按实际情况增加部分可以降低化验、操作劳动强度的检测仪表等。在水质生产过程当中,应充分使在线水质分析仪表的监测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实现控制、指导生产的效果。
在供水过程水控制当中,可选取人工检测与在线水质检测仪表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控制沉淀水、滤后水浊度的指标,从而有效控制供水的水质。一方面可以采用供水过程水各个生产工艺点的在线水质检测仪表对生产过程水指标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供水工作人员应当每小时对出厂水浊度、余氯、臭和味与色度,生产过程中水的臭和味、浊度,原水臭和味、色度认真进行人工抽检,以便于让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2.3加大管网改造更新力度, 消除管网隐患、根除水质二次。污染为确保供水管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应将老旧供水管线和附属设施逐步更新, 由于以前的专业化管理程度不够, 旧管网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 有供水死角、私拉乱接现象也较严重, 且管网中杂质多,易堵塞管线、卡水表等, 因此需要改造更新管网, 合理优化管网布局,更换改造小区控制阀门、楼前阀门, 最大限度地缩小停水面积、缩短停水时间。各小区应增设放空阀, 可缩短维修时的排水时间。阀表井应距污水井、下水道1 米以上, 杜绝井壁老化开裂渗入污水, 污染水质。对重点用水单位或需持续用水的单位可采用环形供水方式, 可分段维修, 停水影响的面积和用户都比较小。管网维修施工时, 有时为了堵水, 常会塞些泥块, 但一定要杜绝混杂进入塑料或石子, 因为会堵塞管网、卡住水表或使阀门磨损, 只能塞些素土, 维修后还需冲洗管线, 防止水质二次污染。
2.4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根据多年来的事故处理经验总结并编制一套完备的事故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它是客观面对供水安全事故的积极态度, 是迅速组织抢险抢修力量, 快速解决事故的有效手段, 也是保障供水安全平稳的发展途径。也就是将供水调度、工程技术、管网维修、材料及配件预备、抢险设施预备等相关环节部门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稳定供水这个工作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进一步提高了应对供水管网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我水厂根据各种可能发生的管网突发事故, 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大面积跑水应急预案、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水投毒应急预案等各种供水管网突发事故应急方案, 明确了应急预案的内容、机构和应急程序及各人的责任。并定期组织培训学习, 进行实战演练, 确保各级应急抢修人员熟悉工作流程, 提高应急抢修的快速性、及时性、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各环节水质如何进行控制好是自来水产品质量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核心问题,同时关系到各大城市居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因此我们应当在水厂工艺与水源控制上面有所加强,深化对生产方式进行有效改进,积极提倡选取新技术、新工艺。尤其要强化制度方面建设,使“水质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带动改进水厂的生产工艺和促进生产方式,全面使管理水准得到有效提高,保证水厂的水质优质、安全、健康,让人们早日过上品质高尚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唐瑾,邵自平.德国供水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6(01)
[2]陈芝芸.申城供水管理有法可依[J].上海人大月刊.1996(08)
[3]张迎,孙俊峰.供水管理信息系统探析[J].河南科技.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