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巍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3年我院诊断为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入院后给予相同抗病毒和抗生素抗感染,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接受维生素C局部注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治疗时间及复发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及复发率分别为(94%、0%)、(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时间分别为12.6±3.6天、16.9±5.4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维生素C局部注射配合抗病毒和抗生素使用后,能明显提高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治疗疗效,缩短时间时间,减少复发率。
【关键词】 维生素C;角膜炎;角膜溃疡;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07-01
角膜炎、角膜溃疡是由于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临床表现为患眼有异物感,刺痛甚至烧灼感,球结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泪、视力障碍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严重危害人类视力。维生素C是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及许多生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维生素,研究指出维生素C可保护身体免于自由基的威胁,同时维生素C作为一种高活性物质,它参与许多新陈代谢过程,如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苯丙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因此本次研究目的为收集近3年我院诊断为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患者,探讨维生素C局部注射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近3年我院诊断为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平均年龄(43.8±12.3)岁,男性28人,女性22人;对照组平均年龄(44.6±11.8)岁,男性25人,女性25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1)年龄大于18周岁。(2)角膜炎、角膜溃疡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学分会关于角膜炎、角膜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医务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入院有其他部位急性、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药物有过敏。
1.4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给予相同抗病毒和抗生素抗感染,即阿昔洛韦抗病毒和抗生素抗感染,阿托品扩瞳。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接受维生素C局部注射。使用方法:每3天进行患侧眼穹窿部球结膜下局部注射维生素C 0.2ml一次,共进行注射5次。
1.5 评价方法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治疗时间及复发率。
1.5.1 治疗疗效判断 参考文献[1],治疗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治疗标准》,治愈: 眼部刺激症状消失,角膜水肿,充血消失,角膜浸润灶愈合; 有效: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减轻,角膜浸润灶范围缩小或浸润减轻; 无效: 眼部刺激症状明显,角膜浸润灶无缩小,荧光素角膜染色明显着色。
1.6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_)±s描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当P<0.01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及复发率分别为(94%、0%)、(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角膜炎、角膜溃疡是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眼病,该病起病急、发病率高,如就诊不及时可发生角膜穿孔、眼内炎等并发症。该病主要由细菌、真菌、病毒引起,但随着临床上病原体耐药性的增加,导致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治疗疗效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研究[2]指出,有些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治疗后可发生角膜白斑、角膜新生血管等后遗症。
我们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复发率及治疗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维生素C局部注射配合抗病毒和抗生素使用后,能明顯提高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治疗疗效,缩短时间时间,减少复发率。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化合物,参与人体脂肪、蛋白质的合成,在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我们查阅文献发现维生素C的优点为:(1)抗氧化,抗自由基,能参与体内糖代谢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机体的抵抗力。(2)参与神经递质、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研究[4]指出角膜基质层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而使用维生素C后可参与角膜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3)有助于胱氨酸还原为半胱氨酸,进而提高合成抗体的能力。(4)提升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药物或毒物的解毒过程,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诱导干扰素产生,增强抗病毒作用。(5)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感染的抵抗作用。阿昔洛韦可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合成,具有作用强、选择性高、毒性少等优点,而且阿昔洛韦眼内穿透性高,能透过完整的角膜上皮和基质。因此,在角膜炎、角膜溃疡治疗时联合使用维生素C后,可保护基底膜的完整性,促进胶原蛋白和组织间质的再生,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局部组织抗病毒的作用[5]。对于维生素C的使用方法,我们建议球结膜下注射。因为角膜病变易发生于角膜中央,若全身应用维生素C会导致角膜浓度不高,而球结膜下注射可使药物在房水及前葡萄膜等获得较高浓度,发挥更明显作用[6]。
参考文献
[1] 姜中蓉.单胞病毒性上皮性角膜炎的患者口服无环鸟苷以预防基质性角膜炎或虹膜炎的对照性验证[J].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12,10(2):74-77.
[2] 蒋慧蓉,徐丽,夏德昭,等.干扰素在眼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15(3):130-134.
[3] 姜中蓉.单胞病毒性上皮性角膜炎的患者口服无环鸟苷以预防基质性角膜炎或虹膜炎的对照性验证[J].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12,10(2):774-771.
[4] 李志杰.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免疫学[J].眼科新进展,2012,22(1):11
[5] 李玉珍.无环鸟苷对单胞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眼科杂志,2012,5(11):657-660.
[6] 郑松泉.维生素C联合重组干扰素治疗单胞病毒性角膜炎[J].临床眼科杂志,2013,7(6):402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