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华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护理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共84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共有41例,该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43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来进行临床护理。2组在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对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中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疗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方式在护理呼吸内科患者中有肯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呼吸内科;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58-01
呼吸内科疾病的主要特征为: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若治疗或护理不当,十分容易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從而引发患者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而据临床医学调查显示[2],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大多数会存在不同程度上抑郁表现,如:烦躁不安、焦虑、情绪低落等。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对患者的病情康复很不利的,因此,对于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本文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共84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意在探讨心理护理在护理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共84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1例,慢性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哮喘16例,支气管扩张17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共有41例,其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龄在42~79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7.13±2.21)岁,病程在1~15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在(5.15±1.01)年,该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43例,其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龄在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55.14±3.12)岁,病程在1~14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在(7.14±1.11)年,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来进行临床护理。入选的84例患者均在医院检查中被确诊为呼吸内科患者,且患者病情稳定,能够配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数据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来进行临床护理,如:护士给患者普及呼吸内科疾病的病理知识,并给其家属发放护理手册。实验组:该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护理。例如:(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在患者刚入院的时候,护士应该热情主动地与患者相交流,如:主动的自我介绍,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耐心地讲解医院制度等。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从而建立与护士之间的信任感。其次,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若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之后,要耐心及时的开导患者。另外,护士应该经常性地与患者相交流,应多采取鼓励、安慰的方式或说话语气与患者相交谈。(2)注重患者心理的个体差异性[3]。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时候,应该注重实施个体化、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方式,应针对于每一位患者的心理变化、病情变化进行不同的而又有针对性的心理开导方式。并鼓励患者将不良情绪用合理的方式发泄出来。(3)创设良好的护理环境[4]。护士应多组织有利于呼吸患者康复的娱乐性活动让其参与,并让不同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多接触,相交流。在护理治疗的过程中,还可以放一些舒缓的歌曲给患者听,从而创建良好的护理环境。
1.3评价指标 2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对比其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的呼吸内科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呼吸内科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迹象;无效:患者的呼吸内科临床症状未有任何变化或加重。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对比其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胜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心理护理干预是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性格和不同状态的患者进行最适当的护理方式来护理患者[5]。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建立护患关系,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而在实施心理护理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注重患者心理的个体差异性;(3)创设良好的护理环境。而根据本文研究,也可以得出:实验组(心理护理)的护理方式是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也更能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方式在护理呼吸内科患者中有肯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飞.医疗检测-呼吸内科临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27):88-88.
[2] 李鹏程.呼吸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与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3,(33):127-128.
[3] 陈心容,向航辰,何剑等.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肺癌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57-158.
[4] 侯春梅.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3597-3598.
[5] 颜晓.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4,(6):212-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