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
【摘要】地籍勘丈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计算机和地籍勘丈技术的发展,使地籍勘丈的正确性得到明显提高,逐渐变成我国开展城乡地籍调查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关键词】 地籍勘丈;地籍测量;解析法;发展
1.引言
为了合理维护土地的公有制,不断深入强化对于土地的管理方式,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通过对单位和个人的用地权属关系对土地的使用进行计划登记。为了确保《土地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准确,需要对与地籍进行测量。在地籍测量中需要进行野外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勘丈、地籍图数据录入和建库等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系统的最终质量。地籍勘丈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因而,为了能够更为真实的掌握我国土地基础数据资料,讨论地籍勘丈技术,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是极为有必要的。
2.相关概念
2.1地籍勘丈的定义
地籍勘丈是以测定土地权属界的位置、面积并反映其使用状况为主要目的的测量工作。它是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测量,也是土地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地籍测量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按土地的行政范围分类,地籍测量可分为城镇地籍测量和农村地籍测量;按土地登记的种类分类,地籍测量又可分为初始地籍测量和变更地籍测量。正因为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的专业性测量,它与一般测量相比,具有十分鲜明的专业特点。
2.2地籍勘丈方法
地籍勘丈有着自己的方法,而且方法也比较多,用于解析法地籍勘丈的方法有十几种之多。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与图形优选是进行解析法数据采集的关键,为确保待定点坐标精度,在灵活运用这些解析法的同时,还要遵循不同方法的优先级,其排序为:①极坐标法(方向线交会法);②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③平行线交会法、延长线交会法;④似直角坐标法、变形距离交会法;⑤微导线法等。
3.解析法地籍勘丈的应用
3.1解析法地籍勘丈特征
①界址点测量精度高。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允许误差,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一类地区不大于±10cm,二类地区不大于±15cm。
②地籍图测绘精度高。相邻界址点间距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其点位中误差与相邻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与0.4mm。
③测量与计算正确率高。地籍勘丈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关于界址点、线的测量及面积计算,要求100%正确,否则将会给土地管理带来隐患,甚至造成纠纷。
3.2部分解析法地籍图的补测方法
采用解析法勘丈新增宗地与原宗地界址点通视的界址点距离,再用图解法勘丈新增宗地其他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以原宗地界址点控制新增宗地,以解析法勘丈的界址点为基础展绘出新增宗地部分界址点,再依据图解法测定的宗地位置、形状,对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校核后展绘新增宗地,补测成图(适用不规则图形宗地,应注意精度控制)。
3.3部分解析法精度
由于宗地图中相邻界址已经丈量,虽然存在由解析法和图解法坐标反算出的相邻界址点距离与丈量距离不一致现象,但只要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对相邻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符合地籍测量规范要求,新增宗地在相邻界址点的控制下,通过平差,其与原宗地界址点间距误差及界址点对相邻地物点关系距离误差将减少,可以满足地籍测量规范要求。
4.图解法地籍勘丈的应用
4.1图解勘丈法地籍图的补测方法
采用经检定合格的手持激光测距仪野外勘丈新增宗地建筑物特征点全部边长、建筑物特征点与原宗地相邻界址点距离,根据实测数据绘制新增宗地与相邻宗地相对平面位置图,以相邻原宗地界址点为基点,利用南方CASS绘图软件测站改正程序功能,将新增宗地与相邻宗地相对平面位置图纠正到原地籍图坐标系统,展绘新增宗地界址点(适用规则图形小面积宗地,界址点为墙角、围墙角等建筑物特征点或建筑物特征点外偏一定距离)。
4.2图解勘丈法精度
我国现行地籍测量规范要求最大距离误差不得超过10㎝;激光测距的误差仅由仪器本身的精度决定,而我们使用的喜利得PD系列手持激光测距仪测距0.2m—70m,测量精度±2mm,因此操作误差成为测距的主要误差,操作误差主要来源于对点误差、倾斜误差,对点误差属偶然误差,倾斜误差与倾角成正比,相对误差=(1-cosA)/ cosA,当倾角3°时,测距相对误差约1/700,当倾角1°时,测距相对误差约1/6700,如果测距作业时,保持管水準器气泡居中,测距精度完全可以达到我国现行地籍测量规范要求。
5.对地籍测量工作的思考
5.1地籍测量工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①相邻宗地测量容易产生错误,造成测量重复或漏洞,继而造成土地权属纠纷的发生。
②权属界线测量容易产生误差,也就是说挨得近的两宗地的同一段权属界线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差,导致不易管理地籍工作。
③图面的精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由于没有整体控制,测量标准不容易统一,地籍测量所产生的角度误差和距离误差等不容易消除,从而导致图面精度低。
④面积的测量数据不可靠,产生误差,不符合实际。面积量算方法不科学、仪器老化测量失误,测量精度不够高等是导致面积的测量不准确的几大原因。
5.2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建议
①促进测量组织的科学化、合理化。在开展较大规模的地籍测绘时,各地区应该统筹安排,通力合作,以确保测量任务按照高质量、严标准来完成,相关负责人要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确保权属界线明晰清楚,杜绝因土地权属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纠纷。
②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开展测量。现代化测量设备具有以下不同于传统测量技术的特点:测量速度快而且定位准确可靠、比较容易操作,减轻了测量人员的负担、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高、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非常迅捷准确等等,因此,这些先进技术将会对未来地籍测量产生极大的有利影响。
③培养专业化的测量人员。各个测量单位必须加强对测量人员的专业化培养,促使其快速识记并且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以此来保障高质量的测量工作。
④避免权属界限不清而产生的纠纷。严格按照要求明确规定测量工作的程序,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得到法律的支持,这样才能确保测量工作更好更顺利地开展,对于籍界线问题必须慎重确定,不可马虎行事。
6.结论
总之,在土地管理规划中,地籍测量是最为关键的任务,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对土地境界、土地所属权等多项内容的准确划分。现如今,地籍勘丈与地籍测量的紧密结合,为地籍工作降低了难度,大大提高了精确性,这为土地建设工作和土地普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然而,为了更好地推动地籍测量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探索新课题,谋求新发展,使地籍测量工作更高效和更方便。
参考文献
[1] 范翰章,徐凤臣,郭志明,中国房地产辞典[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
[2] 黄向阳.解析法地籍勘丈若干技术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0,(5):10-12.
[3] 程美才.地籍勘丈技术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7):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