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

2015-10-21 19:55李海青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李海青

摘 要:古代汉语词汇是中学文言文学习的关键部分。古今词义的有同有异,其中包含着许多特殊的、不明显的差别,这就造成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词汇的困难。其中古今词义词义范围的差异是学习中的难点。为此,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三方面进行阐述,以促进语文的古代汉语词汇的教学。

关键词:词义异同;词义范围;有同有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许多人反映在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和古今多义词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其中,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制约学生学习语文致命的“瓶颈”。词义范围的差异主要有:

一、词义的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指词的概念有了变化,即由个别对象演变到一般对象,由具体事物演变到抽象事物,从事物的某个部分演变到整个物体。例如:“菜”古代专指蔬菜,现在既可以指蔬菜,又可以指肉、蛋等其他副食品;“皮”古代专指兽皮,人的皮肤称“肤”,现在不论人的皮肤还是兽皮都可以称“皮”。

二、词义的缩小

指古代词义大于现代词义。例如:“亲戚”在古代指自己家庭的所有成员以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家庭的人,但现在只表示与自己家庭有关系的所有成员。又如“瓦”,古代泛指烧制的各种陶器,现在主要指盖房时房顶上的一种建筑材料。如:“虫”原是动物之通名,可见古代所有动物都可称虫,老虎叫大虫,老鼠叫老虫;现代“虫”的范围缩小了,一般只指昆虫。

三、词义的转移,就是词义范围的转变

具体地说,一个词产生了新义以后,旧义就不存在了。但是新旧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不能看做是完全不一样了。词义的转移可以是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也可以是动作、范围或词性的转移。有些词字形相同而词义不同。例如:“脚”,在古代指小腿,《说文解字》里说“脚,胫也。”,但是现在我们指脚踝以下的部分,逐渐成了足、脚等意义。又如“坟”,本意指大土堆,在古代引申出两个意义,一是指河堤,二是在墓上堆土,而到现代就指坟墓的意思了。古代只是用堆土作为一种标记,而现在就是一种象征性的实物。词义的转移往往与词义的扩大或缩小有联系,因为词义范围的转移不是无缘无故的、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在辨析词义时,先确定本义,再看这里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找到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我们才可能掌握丰富的文言文词汇,学习起来才不至于那么吃力。

古今词义的异同对于初学古代汉语的人是很困难的,也是很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那些差别不太明显或差别细微的词。如,“购”,古代指悬赏征求;“策”,古代指拄着,而现代指拐杖。同时,考查古今词义不同,应该依据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去找出彼此的联系,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只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问题之一,要学好古代汉语并不仅仅只要求学好文言文字词的内容那么简单,许多语法也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仔细分析,认真探索,多读多記,多利用工具书,勤下苦功,夯实基础,才能对古代汉语有深刻而独到的把握和见解。

参考文献: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8.

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