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态水利在河道中的整体规划

2015-10-21 18:50梁晓峰代明洁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0期
关键词:河堤水体河道

梁晓峰 代明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以及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而由于人们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缺失,恣意得进行水土资源开发,工业废污水随意排放,以至于水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流失以及破坏。而河道是水利工程改造建设的对象,加强对河道治理,从生态角度入手,探索开发生态水利河道治理方案,从而实现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叙述了河道类型,并阐述了生态水利在河道中的整体规划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规划

引言

目前,社会进步,工业不断发展,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造成河道面积减小,水生态开始失衡,河道周围的动植物逐渐减少,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同时,最近这些年,全球气温变暖,各种极端的天气出现,导致高温、炎热、干旱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大大增加,许多河道出现断流或者暴发洪水的情况。所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并且保证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河道类型的划分

要想对河道的污染彻底整治,我们就必须有一个对实施时有效的整体规划,这个整体规划就是对要整治的河道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分析,包括现场考察及分析研究,最后总结出多种治理方案,取其中一个最具有效的整体规划方案来实施对河道的整治,所以,在做整体规划之前,我们要将河道的类型就行划分,首先按河道的自然形成条件来看,我们可将河道划分为山区丘陵河道,近海平原河道及河口海口河道。

其次,是近海、平原河道,这一河道多处于地形平坦的平原,其河道两旁多为土壤较多,而且靠近农田,而河床底部大多的冲击下来的淤泥,而平原河道的治理的目的多为农田灌溉、防洪防汛、工农用水、航道及城市建设等。所以,近海、平原河道的整治方法大多是改變河道,加深堤坝等措施。

二、生态水利在河道中的整体规划

传统的河道治理工程通常是以人工的方式刻意地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而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即生物链关系,生物同生物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工改造后的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达到环境、人、河道生物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必须要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来实现,将生态水利理念应用到河道治理工程中。

1、生态河堤的建设

要以人工护岸模式来实现河岸与河道水体之间水分、空气的交换与调节,必然要将河道的河堤进行改造,即建设生态河堤。建设生态河堤,首先要对河道中心线进行科学的布置,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量河道形状、水体势能以及河道周围的环境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如,考量、设计河道形状时,要对河道的过流能力、河道宽度的控制线以及轴线等进行精确地测量与计算,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增大河道布置的可变空间。

另一方面,对河道河堤的设计,还要满足人们对河道美观效果的追求。在河道的两侧,我们可以设置浅滩,这一设计既能够直观地给予人们河道渐宽的视觉效果,还能扩大道浅水区域的空间,从而为河道内的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以食物链的增多来提高河道整体生态体系的稳定性。

再者,河道河堤的施工建设也要对护岸材料的选择多加注重,以河道附近的自然环境作为选择材料的标准,以减小护岸材料对河道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河道与河堤的融合效果。

2、在河道断面留出生长空间

河道不仅具有排涝泄洪的作用,同时还能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的美化作用及降低大气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等作用,更能对河道周边的居民创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环境。

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河道的功能性作用,可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在河道的亲水平台及台阶外种植各种野生的水体植物。起到美化环境的同时,更能是河道水域的生态系统更加多样性和异质性,丰富水域生物群落的种类。

3、通过动植物生长提高水评自净能力

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可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生物膜法技术及生物操作等技术来修复遭受污染破坏的水体。通过水体中各种生物的转化和转移及分解的方式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并结合河道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在不造成水体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多种植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丰富河道水环境资源,为人们提供多感官的愉悦享受。

4、水生植被与动物种群的构建

在河道内种植沉水植物,如黑藻、金鱼藻等,以及浮叶植物睡莲,以提高河道水体对 N、P、K 等多种营养物的吸收与转化,从而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上,抑制各种浮游植物的生长,为河道水环境中多样化生物的繁衍、生存提供更加良好、稳定的环境。

现今河道水体中,各种浮游生物、腐碎以及大量微生物的增多,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河道内水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而适当地增多鲢鱼、鲫鱼等种群的数量,提高其对浮游生物、腐碎以及微生物的消耗,可稳定河道水体的生态平衡,进一步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

5、景观尺度原则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还必须要考虑到景观尺度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问题,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此问题,生态水利的建设,不是只顾局部地段的建设,而是全面的进行大规模的生态改革,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制定方案,考虑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

6、新型水工建筑物的应用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的建设既要满足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需求,还要保证水利工程防洪蓄水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因此,为了使这两个目标能够更加和谐、统一,新型水工建筑物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随着现代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而生产的一种新型水工建筑物———橡胶坝。

橡胶坝与常规的闸门相比,其具有更为简单的结构、低廉的价格以及更为优秀的防洪性能与操作性,因此,对于中小型的河道治理工程,我们要尽量提高橡胶坝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河道治理工程的两个目标,即在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的基础上,稳定河道的生态体系发展。

结束语

生态水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热门词,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他也是人民生活能否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我国自经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逐步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因此,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其中就有对水资源的污染,所以,我国并没有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尘,先污染,后治理的程序。而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那么,很自然的生态水利的建设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进入快速的建设轨道上来。而生态水利的建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周立霞,阮国余,赵迎旗.总沐河王庄闸下游河道治理方案探讨[J].治淮,2008(12):14—15.

[2]闫建兵.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河河道治理方案比选 .山西水利,2009,25(5):38-39.

[3]李国元.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5):119—120.

[4]张志荣.处理好河道整治护岸工程与景观关系的几个关键环节[J]. 浙江水利科技,2003(05):37-39.

[5]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水利理论分析课题组 .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2003(10):5-10.

猜你喜欢
河堤水体河道
旋 涡(外一首)
弯道之妙
早春的河堤
撮粮之术(下)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复合纳米材料Cu2O@Au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检测应用研究
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