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历经近5年时间,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截至2015年6月,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体上基本建成。工作重心由建设管理逐步转入运行管理,运行调度管理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事务。笔者通过借鉴相关工程管理经验,提出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南水北调;运行管理
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截至2015年6月,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体上基本建成。重心工作由建设管理逐步转入运行管理阶段。运行调度管理已成为首要工作。笔者通过借鉴相关工程管理机构做法,提出我省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建议。
一、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其中分配河北省毛水量34.7亿立方米,入境净水量30.4亿立方米。承担向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衡水等7个设区市及宁晋、辛集、涿州等92个县(市)供水任务。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分为水厂以上输水工程、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两大部分,估算总投资600亿元。水厂以上输水工程由省主导筹资、建设和管理,水厂及配水管网由市级筹建。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组建成立了河北水务集团,作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工程项目法人,加快推进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工程共划分为25个输水管道工程,包括廊涿干渠、石津干渠、邢清干渠、保沧干渠等4条大型跨市输水干渠,21个市级工程。到2014年12月,25个项目的初步设计已经全部批复,批复概算总投资为282.93亿元。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道(渠道)长度共计2056km。截至2015年6月,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体上基本建成,计划2015年7月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成具备通水条件。
二、运行管理的几点建议
随着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陆续建成,工作重心由工程建设阶段逐步转入到运行管理阶段。运行调度管理已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这对于各级南水北调管理者来讲都是新挑战。笔者通过到一些先进地区参观调研、运行管理培训学习,借鉴同类型管理经验,结合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实际,笔者通过深入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一)组建好管理机构,配备好人员。组建好各级管理机构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的组织保障。运行调度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的核心工作。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构建起三级运行调度管理体系,即总调度中心、管理处、管理所(站)。在整个调度运行体系中,总调度中心为一级调度管理机构,是运行调度的中枢,负责输水调度数据汇总、整理、分析,并生成指令和下达指令;管理处为二级调度机构,重在协调现场运行单位、检修维护单位保障运行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级调度机构授权下行使输水调度指令权;管理所(现地站)为三级调度机构,是现场运行管理单位和基层执行单位,是保障运行调度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按照各级管理机构职能和任务,科学配备好各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员额。
(二)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岗位培训。采用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座谈交流、旁站实习,跟班见习等多种方式组织对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使工作人员明晰工作职责,掌握工作流程,尽快适应新岗位。在运行初期,在关键工程部位如泵站,请有经验的单位派技术人员帮助,采用师傅带徒弟等方法,提高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在工程大修、技术改造等工作环节,坚持本单位人员参与,让技术人员掌握技术细节,为实现自主管理打下基础。
(三)加强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是工程运行管理的制度保证。借鉴国内同类型输调水工程的管理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移植、消化、吸纳、完善,围绕调度、维护、安全、综合及后勤保障等工作,编制各类包括渠道、输水建筑物、排水建筑物、闸站、站容站貌、防护林及绿化等制度、标准及规程。建立较为完善的南水北调配套运行管理制度体系,经过一定时期的实施可以再予以修订,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单位管理,做到各项工作有规可遵,有章可循。
(四)尽快出台管理法规。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加快制定和出台《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条例》,作为今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的法制保障,使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有法可依,执法有据,保障供水正常秩序和供水安全。
(五)制定运行调度规程。调度运行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日常运行过程中,现地人员按照总调中心规定频次按时、准确记录上报水情,及时、正确执行调度指令,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总调中心调度人员根据实时水情,正确判断、决策,下达调度指令,并监督指令落实到位。组织编制管理手册,从工程管理、调度运行、安全生产、机电设备以及应急预案等各方面做出较为全面的规定,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如编制《南水北调泵站工程管理规程》,人手一册,便于随时学习。管理手册、操作手册是工程管理重要的技术管理文件,既增强运行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认识,又提高工程规范化管理水平。
(六)加强巡查巡护工作。工程巡查与安全监测是掌握工程运行状态最直接有效和科学的方法。配套工程点多,沿线管道(渠道)长,巡查任务重,应合理划定巡查任务区,分成1-2人巡护小组,采用大循环和小循环值班制,定期轮换,做好巡查记录。工程巡查均由在职人员负责。巡查巡护工作是二级、三级运行管理机构的基础工作,要合理配备工程巡查人员,突出重点制定巡查方案;巡查工作实行分段包干制,把责任落实到单位、到组、到人。科学制定巡查路线,做到从管线(渠首)首端到末端全覆盖,不留死角。重点对排气阀井、现地站及穿越工程建筑物等重要部位的巡视检查,不放过丝毫影响安全的隐患和异常情况。做到问题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使工程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在做好主体工程巡查的同时,管理处不定期开展水源保护区巡查,有效掌握水源保护区的运行情况,及时制止不法行为的发生。
(七)实行外包服务。按照任务职责清晰化、管养队伍一体化、维护队伍专业化、维护质量标准化的原则,工程调度控制、水质监测工作由在职管理人员承担,工程维护任务、安全监测、工程巡视等任务可以购买社会服务。工程的维护项目水土保持、供电线路维护、主機组大修、应急处理、机电金结、防护林及绿化、安全监测、后勤服务、工程安保类,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具有相应专业资质单位承担,签订短期或者长期维修抢修合同,一旦出现险情,协议单位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这样可通过采取招标、委托和直接实施等模式,充分利用行业人才技术资源,进行专业化队伍工程管理,减少现场管理人员配置,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总体效益。
(八)加强现代化监测监控,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实施24小时监控,特别对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重要岗位加强监控。针对地震、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生态破坏事件、工程安全事故、漏水、爆管、水污染事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坍塌等不可抗力因素和人为因素,建立突发事故三级应急预案体系,一级为特大事故,二级重大事故,三级为一般事故,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制定水量调度应急预案,事故重建与恢复等相应处理预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和损失。
三、结语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前无古人,利在千秋的水利伟业,要以运行有序高效安全为目标,强化工作机制构建,健全相关制度建设,实现工程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把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保障正常安全供水。
作者:刘向华 1973年6月出生 男 汉 河北省井陉县 河北水务集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