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军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安全问题突出等特点。工程在施工中受地质、地形、施工环境、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管理、材料与设备、人员素质、投资规模、工期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使得工程承包方往往要承受很大的风险。风险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有可能超出承包商的承受能力。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对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风险对策;风险管理
1、项目施工风险的成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无论从水流控制、地质和地形条件、工程结构、工程量以及施工条件来分析,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些风险有些是工程本身固有的,有些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有些则是自然因素引发的。只有正视这些风险,科学地分析产生风险的根源,并用恰当的手段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和求生存的能力。归纳起来,引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情况:
(1)自然条件及施工环境。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建在山区河床中,远离城鎮,交通不便。施工过程中受水流、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施工临设多、工作面多、工种多;地面、地下、空中作业交互平行进行,施工干扰大。这些因素都会给工程施工带来隐患,造成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方面的风险。
(2)原材料及设备。修建水工建筑物需要大宗的合格建筑材料,材料的及时运输和供应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起码要求,否则就会延误工期,甚至会使前期工程遭受巨大损失。施工设备的机械性能及完好率是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键,对设备的性能不熟悉或设备不配套、不能及时检修与维护,都会影响设备的生产率,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同样,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如不及时到场,也会影响后续工程的开展。
(3)工程量及工程结构。由于工程总量大,施工点多、面广,工地上容易出现人员和机械设备多而散;加之施工层层转包的局面,各分包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作业内容各不相同,管理上难度较大,随时都可能出现事故。另外,水工建筑物本身结构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所以,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质量不合格,造成返工,将引起进度拖延及成本增加。
(4)工程变更。由于在勘测、设计阶段的过失所导致的工程变更,有时会使施工企业打破原有的计划甚至无法适应新的设计所要求的施工技术,从而造成质量与进度达不到目标要求。此种情况对施工企业来说,既是风险,也是索赔的机遇。
2、施工风险的识别、分类与评估
2.1施工风险的识别
施工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它要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对施工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包括收集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过程。有关风险事件的描述应包括:(1)对该风险发生概率的估计;(2)风险可能的影响范围;(3)风险发生的可能时间及范围;(4)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
2.2施工风险的分类
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防范,可按风险的来源对其进行分类:一是自然风险,它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风险,如不利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而造成的风险;二是人为风险,它是由于人的活动而带来的风险,如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措施有缺陷、施工工艺落后或不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等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或进度、投资失控等;也可按技术因素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分类:一是技术风险,它是由技术原因形成的风险,如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失败;施工方案不妥或安全措施不当等;二是非技术风险,它是由非技术原因引起的风险,即由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非技术条件的不确定而引起的施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如不适当的施工计划、劳动力缺乏或生产率低下、材料及设备供应无保障,设计图纸供应滞后等。
2.3施工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预测与识别的基础上,建立问题的风险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程度,以便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并找到该施工过程的主要风险所在,为重点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般而言,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应利用已有的历史数据资料来确定,即所谓客观概率;但当人们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数据来确定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或概率分布时,可以利用理论概率分布或主观概率进行风险估计。
3、防范施工风险的对策
承包商在对施工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效益成本分析之后,要根据风险的性质、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以及承包商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外部环境,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对策。常用的防范风险对策有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和风险控制等。
(1)回避风险:例如不投标、终止合同或双方协商变更合同内容、采取保守施工方案、选择其它设备或材料、结算货币用硬通货等。
(2)转移风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分包商或业主等。
(3)自留风险:对于期望损失值少于保费或保险公司不予承保,以及一些概率小、损失值小并且自己能够控制的风险事件,通过预留不可预见费的积极形式由自己承担其后果,也可以接受预期利润率低的方式被动地风险自留。
(4)风险控制:即采取适当的技术、组织和管理措施来控制风险,减小风险损失。例如对地质条件不明处作进一步的勘测以消除不明地质风险,对工程变更要求索赔;制定行之有效的现场安全计划;与供货单位签定采购协议,保证材料及设备的及时供应;让专业工程公司承担风险较大或专业性很强的工程项目;制定风险应急计划或风险缓解策略等以削减风险损失。
4、防范施工风险的具体措施
(1)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该部门一般由多个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或领导担任,它可以独立分析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及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调动各部门的人员和资源。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也要分配到各有关部门去实施。风险管理部门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实施风险管理计划。(2)加强施工承包合同的风险管理。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项目管理者必须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并能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出合同中每个条款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检查和更新的过程。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各种风险事件将发生或消除,各种响应措施也将被采用或过时。风险管理人员将不定期或定期地根据最新的情况进行风险分析,确定新的风险事件和响应措施,并分析评价以前阶段风险管理的成败。只有不断地从风险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控制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3)运用不同的合同方式进行风险控制。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单一、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的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于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的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
5、结论
施工风险存在于整个施工活动中,由于多种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常常使风险的预测和分析变得复杂和困难。施工中,承担风险分析与管理的专门机构,必须随时跟踪条件的变化,同业主、监理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风险响应决策,以便顺利完成施工的三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