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章发
【摘要】为了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和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政府和市民更加的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市政道路施工自然而然的成为关注的问题。软土地基频繁出现在市政道路施工当中,进行软基加固处理势在必行, 这既是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需要,更是为了人民的出行安全。笔者在文中分析了几种软土加固技术,并且探究了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基加固施工中的应用,希望对市政道路施工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软基加固;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增长趋势,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科技进步尤为明显,因此,国家有能力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年来我国市政道路质量的改进就是一个实例,处于对交通的考虑, 必须建成为数更多的公路,而且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软土地基自身强度低下的缺点决定了在施工之前对其进行细致的处理的必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率,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当中。
1、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政道路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 软土地基作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病害问题, 其施工处理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我们必须加快研究, 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改善工作条件, 提高工作效率, 促使市政道路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 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奉献一份力量。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城市化建设也愈加完善, 这都为市政道路建设规范的扩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重, 更对市政道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政道路建设中, 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向跨区域的模式不断发展, 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業选择了这种发展模式, 这种情况下极大地扩大市政道路建设的影响范围, 为市政道路事业地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市政道路软基特点
2 .1 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
地基之所以会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土的孔隙大、含水量高。科学实验表明,粘土、粉土粒是软土的主要构成成分,而这些成分又存在负电荷,对空气中的水分具有较大的吸附力,把水分吸附过来后直接增加了软土的含水率,进一步致使软土孔隙的增大。
2.2 流变性突出
软土地基会受到双重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另一个是外力, 处理完软基之后,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地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一旦在施工的时候采取的软基加固技术不合理,就很可能导致软土流动现象的发生,路面的坍塌随之出现,不利于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
3、市政道路软基加固施工技术
3.1 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此项技术是一种新开发的软基加固技术。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此种施工技术具有振动沉膜壁防渗墙等先进技术优势以外,还具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振动沉管桩等优势。此外,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使用更加便捷,施工成本不高,可以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不至于耽误施工工期, 可以更加容易的控制加固施工的质量,受到了施工单位的普遍欢迎。
3.2 强夯法施工技术
动力压实法是强夯法施工技术的另一个名称,具体指的是将重约 10 ~ 40 t 的大锤提高到 10 m 或者 40 m 处,然后使之依靠自身的重力自由下落,由此会产生巨大的重力势能,对地基产生一个巨大的向下的压力,这样毫无疑问地增强了地基的夯实程度和强度,软土地基的压缩程度随之降低。大锤下落的时候,依靠其自身的质量对地基产生巨大的冲击,以此来加强地基的紧密程度, 这种冲击所引起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在软土中自上而下,自接触点向四周传播。这种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所起到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锤,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大锤的自身重量以及下落之前的提升高度。结合以前的公路施工的实际情况,强夯法不适用于后层淤泥质以及淤泥,但是在提高软土地基的紧密程度、加大强度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根据相关文献说明,强夯法的施工效果取决于软土的渗透性,二者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需要在施工之前进行路基的排水工作。
3.3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饱和软基加固施工通常使用这一施工技术。水泥在施工过程中担当着固化剂的角色。具体施工的时候,对放置好的水泥进行搅拌,随后与软土进行化学反应,就具有加固软基的作用了。这项施工技术的施工程序比较复杂,施工工艺的要求高,所以受欢迎程度不是很高。
3.4 预压法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建设青睐于使用这一种施工技术,而且适用于以粘土为主要构成材料的地基。这种施工技术的加固效果好、成本低廉。但是它也存在施工所需时间长的弊端,必须仔细的计算填土速率, 所以填料的用量会不可避免的增加,地面还有可能发生沉降现象。
4、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基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4.1 工程加固概况
某市政道路工程地基土层是 8-18 米的深粉质粘土,路堤填土设计最大高度是6 米,运用现浇混凝土管桩加固技术进行施工, 其设计桩长为 6-11.8 米不一,设计直径为 1000 毫米,管壁厚度为 120 毫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为5-8 厘米,桩间距的横向距离为3 米,纵向间距为3.5 米,运用正方形进行设置,设计 7.8 米长的管桩竖向极限承载为 600 千牛。
4.2 桩基检测
在对此桩基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分三种形式展开:其一, 现场开挖。检查桩身外观质量,主要在完成桩基施工之后的 14 天展开,其检查数量不可以低于三根,通过开挖结果知道,桩身混凝土结构比较完整,不存在断桩与空隙问题;其二,低应变检测。利用反射波法对桩身的完整性展开相应的检测,其检测数量是总桩数的四分之一。
4.3 现场测试
为了对沉桩过程的挤土压力进行测试,在距离施打桩心 1.5 米与 3 米的位置成孔,在 2.5 米、5 米、7.5 米深度位置进行垂直土压力盒的埋设。在完成桩基施工之后,在侧壁进行土压力盒的埋设,其深度为2.5 米、4 米,这样就可以对相邻桩的挤土压力进行检测。在距离沉桩中心 3 米的位置,进行相关的测量,并且得到相应的数据资料:在进行单桩沉入的时候,并且不存在相邻桩的基础上,沉桩挤土压力上部 5 米范围内受力均是一致的,下部因为土质比较硬,相应的挤土作用非常明显。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施工与一般的工程施工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施工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都较强,容易受到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保证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恰当合理的施工技术。尤其是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根据市政道路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众多软基加固技术中最为合适的一个,使得市政道路施工在规定的期限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为市政道路施工单位树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和信誉。
参考文献
[1] 李波,赵有森.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07).
[2] 董鑫焱. 津汕公路冀津界至冀鲁界段软基处理分析[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1(03).
[3] 罗希. 浅谈湿法水泥搅拌桩在桥头软基处理上的应用[J]. 市政技术,2011.
[4] 张丽丽. 超软土上大型充灌袋挤淤法筑路的机理、工艺和计算方法研究[D]. 天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