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灌注桩技术常见问题及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2015-10-21 19:41邢运杰何园园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灌注桩控制方法常见问题

邢运杰 何园园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成孔灌注桩技术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灌注桩;技术;常见问题;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灌注桩技术常见问题

施工阶段质量是成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灌注桩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施工质量。本文重点探索国有大中型建筑业的灌注桩质量控制体系,控制过程,控制内容,方法和手段;着眼于材料和人,施工方案,工序质量控制,工程质量预控,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阐明施工工艺原理,技术法规,质量标准和保证质量安全的对策,措施;成孔灌注桩操作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1孔底沉渣现象

孔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按规定,水下砼灌注摩擦桩桩底沉渣厚度应≤0.5D,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有桩底沉渣不能满足要求的现象发生,主要原因是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主要指标是泥浆比重和粘度)。实际施工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当地的地下水位高低和地层稳定情况来确定泥浆的比重和粘度,切勿盲目设置。若泥浆设置过稀,则携渣能力不够;若泥浆设置过稠,则孔壁会形成一层厚厚的泥皮,降低了摩擦桩的承载力。第一次清孔时必须不断补充新鲜泥浆,将孔内含砂量大、性能差的泥浆置换出来;二次清孔时宜用泵吸及循环清孔(若采用正循环清孔,要排出岩渣和泥团,须加大泥浆比重和粘度,并且清孔的速度慢)。钻孔结束后,应对终孔进行验收,须严格检测钻杆和钻头或测绳长度的准确性,杜绝以超深来抵消孔底淤积。

1.2孔壁坍塌现象

出现未知的不良地质情况、钢护筒未按规定埋设、泥浆粘度不够、护壁效果不佳、孔口周围排水不良或下放钢筋笼及升降机具时碰撞孔壁等,都能产生孔壁坍塌、堆钻、卡钻事故。为解决和避免此类现象:首先,必须熟悉工程地质报告,对钻孔的地质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其次,按规定埋设钢护筒,保证孔口排水良好;钢筋笼焊接牢固、成笼圆直,下放时必须保持顺直,防止偏斜。再次,出现特殊地层时采用优质冲洗液护壁,或用正循环钻进、反循环排渣来抑制不稳定段地层的坍塌。最后,在不稳定的地层中,不要过早换浆,可在下完钢筋笼后第二次清孔时替换高比重的泥浆,并及时灌注混凝土,减少沉渣时间,确保桩身质量。

1.3扩径和缩径现象

扩径、缩径都是由于成孔直径不规则出现扩孔或缩孔及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引起的。扩孔一般是钻头振动过大、偏位或孔壁坍塌造成的;缩径是由于钻头磨损过甚、焊接不及时或地层中有遇水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造成的。扩径会增加砼灌注量,缩径会减小桩的承载能力,故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控制。

为避免扩径现象:首先,应先检查钻机是否固定、平稳,采用减压钻进,防止钻头摆动或偏位,成孔过程中要徐徐钻进,以利形成良好的孔壁。其次,要始终保持适当的泥浆比重和足够的孔内水位,确保孔内泥浆对孔壁有足够的压力。为解决缩径现象,工作人员应及时详细了解地质资料,判别是否有遇水膨胀等不良土层。如有应采用失水率小于3~5ml/30min的优质泥浆进行护壁,经常校正钻头直径,确保钻头直径比成孔直径小于20~25mm。

2、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2.1灌注桩事前质量控制

2.1.1原材料控制

在工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质量必须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黄砂要过筛去除各种杂质,细度模数符合规范要求;碎石要冲洗干净,级配符合设计要求。水泥要正规厂家生产,三证俱全。待黄砂、碎石、水泥符合试验要求后方可使用,拌制时须严格按试验单中配合比配制,决不能有一丝马虎。

2.1.2主要环节控制

对各项操作机械均需进行严格检查,包括:漏斗底口的隔水设施、翻斗车的性能、搅拌机的试运转、吸泥泵、清水泵、高压水管及备用发电机等各种处理故障的设备,以防万一。导管使用前应分清长短、分别编号,以利于计量埋深值,每次浇筑卸管后均应立即冲洗干净。按《规范》要求,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 ,因而须准确计量导管上口漏斗的斗容量。容量不够的,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保证首灌混凝土的冲击力和排淤能力。开浇前还应测量孔底沉淀厚度,保证不大于规定值。如果超过规定值,应再次清孔。

2.2灌注桩事中质量控制

2.2.1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成桩质量有直接影响,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应是拌和均匀、和易性好、内阻小、初凝时间长、润滑性好且有较好的触变性能,它可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灌注性、连续性和密实性,一般控制在18~20cm的范围内。根据经验,除首批混凝土数量满足埋深要求外,可适当增加一点水泥量及含砂量,以保证其和易性和流动性,使以后浇入的混凝土容易顶升;若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早于灌注全部砼所需的时间,则首批混凝土中还得掺入缓凝剂,以保障质量。

2.2.2导管埋深控制

导管底端在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成桩的质量,必须予以严格控制.,提升时须符合以下原则:①每次卸掉的导管长度应和浇入的混凝土上升高度相对应;②必须保证导管埋深在2~6m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每次下料后,都应准确测定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计算导管埋深,从而确定导管拆卸的节数并作好拆卸记录,防止导管拔出砼面而成断柱。

2.2.3钢筋笼上浮控制

在混凝土浇至钢筋笼位置时,应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使导管有较大的埋深,待混凝土表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再提升导管口控制在最小埋深,使导管口高于钢筋笼底骨架一定距离继续灌注,防止钢筋笼被顶托上升。

2.2.4桩顶质量控制

《规范》规定桩顶标高应预加0.5~1.0m ,需开挖基坑后凿除质量不高的一部分桩头,进而保证桩顶设计标高和桩身砼质量。在灌注桩施工中,要想保证桩头的质量,必须控制好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凿出浮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砼达到设计强度值。

2.3灌注桩事后控制

事先控制是预防,事中控制是调整,事后控制只能是检查了。灌注桩好了以后,要采用多种方法来检验灌注桩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满足后续工作的需要,对于那些有缺陷或者不合格的灌注桩,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能修补的灌注桩,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 进行修补,不合格的灌注桩,就必须废除,重新打桩。

3、结束语

灌注桩技术应用在我国大量使用,尤其是地形复杂地区和沿海地区。但是,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措施存在区域上的差异,我国施工企业在灌注桩质量控制方面,还与技术发达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灌注桩施工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建立几项制度,制定质量控制体系是不够的,它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斷改进完善才能把灌注桩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世强,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方法[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2>.

[2] 刘力,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J],新建筑,2004.<5>.

[3] 田世宇等.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

[4〕郑谋宏.冲(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建筑学2006.<8>

[5] 周相国,钻孔灌注桩施工项目产品实现的过程控制和管理[J],新型建筑材料,2007.<5>

[6] 张忠苗.桩基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

猜你喜欢
灌注桩控制方法常见问题
道路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灌注桩水下扩大桩头施工技术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水下浇筑混凝土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试论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及控制方法
地市级供电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