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林丽
【摘要】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在经济、科技领域取得显著进步,但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生存。种种危机下,人类为求得生存先机,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建筑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可持续发展在各行各业得到快速的响应与号召,在这种大背景下,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思想也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入手,重点分析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地域性;策略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土地荒漠化、沙漠化,过度开采导致的能源危机,生态环境破坏等。种种问题使得人类生存岌岌可危,为解决危机,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号召。在建筑设计领域,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思想也被大多建筑设计师所接受,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
1.产生背景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时代,人类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发展,经济与科技的高速腾飞也使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土壤退化、生态失衡等等问题。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遭到破坏,地球的承载力越来越低,人类正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在这种生存危机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横空出世。
2.定义
可持续发展含义丰富,但归纳起来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这个概念被广泛接受,在建筑设计领域就体现为“生态建筑”。
3.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特点
(1)体现建筑的教育功能,发挥建筑体现人与环境关系的重要作用;
(2)促进人类观念的更新,改善人类生活方式,以使全球能源处于和谐状态;
(3)增进大众对技术的认识,提高不同材料的耗能意识;
(4)建筑能够更好的体现地方文化的特色,起到地方文化保护作用。
二、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区环境差异较大,气候、地质、地形、水文的不同使得各地区的建筑设计相应不同。接下来,从气候、建筑材料、地形、经济等方面展开论述。
1.气候方面
中国南北跨度大,东西纵贯长,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北方的温带气候区、南方的亚热带、热带气候区以及西南的高原气候区,气候特征千差万别。在不同地域以不同气候建设符合实际情况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理念的重要体现。比如热带的竹楼,很好的适应了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中国各地的建筑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可以做以下总结:
(1)选用符合当地气候的建筑材料。在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选择通透性较好的木材、竹材,以使建筑具有良好的透气、降温作用;在干旱少雨、气候干燥的内陆地区则多采用热惰性较好的粘土等厚重的材料,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以度过寒冷的冬季。
(2)合理设计建筑布局。各地的建筑布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湿热多雨的地方建筑设计多稀疏,以利于雨季排水,错落分布也比较容易降温;干热地区建筑设计多成聚拢型,以减少太阳辐射,形成大面积阴影。
(3)房屋朝向与开窗要设计合理。一般情况下,建筑房屋的朝向要与当地主导风向避开,湿热地区开窗较大,利于通风降温;寒冷地区开窗较小,利于保温。
2.建筑材料方面
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对建筑设计的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与当地环境相适相宜的材料是建筑设计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比如生土、竹材、木材、石材。使用无污染、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使建筑材料充分融合到当地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建筑与环境的冲突。
(2)从当地环境中抽取建筑材料,既价格低廉又环保无害,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建筑材料天然而成,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
(3)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减少运输成本,降低资金投入预算,还可以循环使用建筑材料,减少浪费。
(4)使用地方材料有利于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同时,许多材料已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在建筑中可以创造适合当地人居住的内外部环境。
3.地形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阻碍建筑设计的地形不断遭到摧毁,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逐渐倒退的自然环境。除此之外,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居民不在钟情于死气沉沉的城市建筑,而是更加向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建筑原则要求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的境界。以黄土高原为例,最具特色的建筑当属窑洞,其不仅冬暖夏凉,现如今,更具有高艺术美感和观赏价值。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在地形方面体现有以下几点:
(1)当前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筑地域不再局限于平原耕地,更多的建筑选址可以向坡地、沟壑甚至地下发展,不仅具有时代特色,还可以减少耕地占用面积,节约土地,缓解土地紧张的趋势。
(2)设计之初慎重考察当地环境,建设时尽量利用已有地形、地势,不仅可以起到节约材料,减少成本的作用,还可以形成建筑独具的特色。
(3)依据地形合理安排建筑布局,尽量形成疏朗优美的布置形态,既有利于通风,清新空气,改善居住环境,还有利于雨季排水,减少洪涝灾害。
(4)创造和谐的环境是每一项建筑都应该遵循的原则,在综合利用地形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建设之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
4.经济方面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经济条件是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的最基础条件。由于经济、技术的限制,我国的建筑设计在具体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简单实用的建筑技术经验:
(1)加厚基脚,使得建筑基脚与建筑墙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下而上逐层分级建设,这种建设方式不仅经济实用,还可以起到降低房屋重心的作用,在地震带的建筑区域,实用性非常广。
(2)在房屋建設时,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以加固墙身。在墙体建设中,加入钢筋,比如在转角处使两侧墙体中的钢筋搭接错落,相互作用力的形成有利于形成整体,具有较高的抗震性。
(3)在室内隔墙的建筑中,可以利用承重墙的房梁为依托,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杜绝浪费,同时减少成本投入,节约资金。
结语:
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性,日益污染的环境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破坏的生态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短缺的能源对人类经济的后继发展阻碍较大,因此,为解决一系列的生存难题,必须切实实行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建筑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建筑领域不仅关系着人类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同时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差异较大,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地域性因素。
参考文献:
[1]夏云.建筑节能技术[J].中国建筑出版社,2013,3(25):67-73.
[2]石岩.生态建筑及其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6(26):145-158.
[3]赵万亮.夏热冬冷地区的生态建筑设计初步研究[J].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29):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