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莉云 朱文清 邓惠丹
摘 要:本文以广西自治区灌阳县乡村文化为调查背景,通过对灌阳县具有特色的传统婚姻、上梁等文化习俗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进行一定意义的社会文化分析和城乡类似活动的对比分析。对灌阳乡村地区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对于人们了解灌阳乡镇地区传统乡风习俗本身文化内涵有积极意义,也更有益于我们传承和发扬灌阳优秀民俗文化,促进灌阳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灌阳乡村;文化习俗传承;乡风文明建构
自2013年4月到2014年12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在全区开展以来,现阶段清洁乡村已初见成效,着眼长远,深化“美丽广西”活动,更应着重建设乡风文明。要做好这一点,就应从解读并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去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乡村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吸引力,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的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本专业历史学、民族学等角度,通过对具有悠久历史的广西桂北灌阳县乡村地区传统文化习俗的采访及实地调查等,研究乡村地区文化習俗,包括婚嫁、上梁等乡村文化习俗的过程,深入挖掘乡俗活动的深层底蕴,可以更深地了解灌阳淳朴的乡土人情和优秀的地方乡俗文化,并加以传承。同时,加以宣传推广,发挥乡村文化的积极作用,有益于促使乡村百姓的生活幸福、友爱,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公序良俗能够得到充分地体现,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着眼长远,亦能创造乡村百姓“生活之美”,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和谐,达到“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目标,深化“美丽广西”活动。
一、灌阳县内乡俗婚宴、上梁习俗概况
(一)乡村婚姻习俗的繁复过程及其社会影响
婚姻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大事,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个人和所处的乡村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婚俗主要包括六个阶段:“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尽管这些习俗繁复,但具有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
灌阳县茶子山屯文家的婚事是本次调研的对象。结婚当天称为“正日子”,正日子前一天早上,第一批客人来到,由文化人负责将客人礼物登记于人情簿之上并回礼,表示敬重。古人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今人对礼的崇敬也是非常浓的,亲人朋友之间的情谊因礼也更加浓。
中午客人喝喜酒,主人家盛情款待亲朋好友,表示对亲戚朋友的感恩。下午村里文化人主持写庚书、喜联,贴红纸,老少爷们都参与进来,热热闹闹,乡村社会喜庆、祥和的气氛很是感染。婚姻主持人沈连华跟我们说“庚书的折法是很复杂的,现在懂的人也少了,古时候男女婚配,要经过父母的允诺,然后要写好庚书作为订婚的依据……现在不要讲写毛笔字了,就连硬笔字都没有多少小孩写得好,所以这些事只能靠老一辈的来做”同时,也讲了许多勉励年轻人多学习传统文化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正日子到来,当天早上五六点就出发去女方家接亲送礼。猪、鸡、鸭、蛋、糖饼精心准备,讲究礼文化,大方,气派。备礼的过程,同时也是给下一代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教育。以前没车靠挑担子去女方家送礼,聘礼由曾经的人挑马拉,发展为小车接送,礼品也更加重了。
接回新娘,到了中午,在喜庆的气氛中,新郎新娘开始拜堂成亲。今天,县内的拜堂中午进行,对此乡村文化人吴天鸾谈到“主要是为了方便客人,同时主人家也少了很多麻烦,但同样热闹”。在灌阳县内则由一位德高望重的乡村文化人代行主持,在唱喜词的时候,亲朋好友们纷纷附和,场面很是热闹。
主人在宴请宾客前会专门请一些奏乐师来助兴,请奏乐师是桂北乡村地区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乡村百姓没有多的时间和金钱来金进行娱乐享受,奏乐师的演奏就成了乡村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乡俗活动中的奏乐不仅仅是活动中的一种形式,更是乡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婚礼的进行由奏乐师引导,文化人主持,唱喜词也是引人注意的一个地方,气氛十分活跃、喜庆。拜堂有先后顺序,长辈辈分高的为先,这也体现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和谐。拜堂结束就是敬酒礼,新郎新娘要恭恭敬敬地对每桌的客人都敬酒,乡村有请烟的习惯,一边敬酒一边聊天,增进了亲戚朋友之间的情谊。
正日子的晚上喝洞房酒。灌阳有着打油茶的习惯,饭后主人家煮洞房茶招待客人,接着就是闹洞房,各种传统或新鲜的玩法,显得十分有趣,热闹。较远的亲人一般都会留宿,整个晚上灯火通明,亲人朋友喝茶聊天一般都进行到很晚,乡村人也只有到了乡俗活动、节日期间才会放下手头的时期,空闲下来喝喝茶聊天,这也是乡村社会休闲娱乐的时间。
当今,婚俗多在酒店“大办”,已然成为时尚。于此,作为新郎的文峰勇却有不同看法“在酒店办事的多了,也没有多大意思了。办喜酒又不是为赚钱,按照传统,婚宴就应在家里办,亲戚朋友来到家里才更加热闹”
这些传统习俗的过程是繁复的,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较少的乡村地区,仍保留着相对完整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是乡村社会和谐发展延续到今天精神文化的精髓,作为一套传统礼仪的完美展现,给下一代礼、仪、孝文化的教育与文化的传递。
(二)乡村上梁乡俗活动
“上梁”是民间建房的一个习俗,也称“升梁”、“上大梁”,指的是建房竣工前安放屋顶那根主梁的仪式。俗话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人们认为梁安得正、安得稳、安得闹,才能兴旺家业。“梁是整个房屋最关键的构件,它的牢稳与否关系到整个房屋的安危和子孙后代的使用;同时,上梁也标志着房屋即将落成,所以各地上梁时都有一套隆重而热闹的仪式。”可见上梁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在春节期间我还去了灌阳县水车乡泡江的盘家和文市镇周家,对乡村社会上梁的习俗进行了调查,也深刻体会到上梁的重大意义。今天的灌阳乡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已建成现代化的新农村,房屋建筑已不再是以前的木板房或泥土墙,多建成规整的平房。因为地域的关系,上梁宴请宾客与婚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宴请宾客都会供奉祖先,邀请乡村德高望重的文化人主持活动,奏乐师助兴等,这些环节都是极其重要的,对乡村的建设也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乡村淳朴的民风给人的是家的感觉,温馨而自然。
上梁在乡村有贴红纸的做法,传统称之为“披红”。人们盖房立木时有了以红绫披梁的习俗,据说,用红绫之义,是为了见红求吉,取其祥瑞。当地乡村文化人时绍忠认为:“贴红纸、红对联,屋里的装饰多用红色代表喜庆、热闹”。“披红”是上梁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进行上梁仪式,待人接物是主人必须处理好的。在这过程中,长辈们的“现身教法”,或者年轻人自己的亲身感悟,都是年轻人学习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对年轻人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是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乡风习俗存在的社会功能或意义
(1)促进乡村邻里关系的友爱、和睦,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访谈对象朱德富谈到“办喜事很辛苦的,可能还有一大笔开销,但也是很有意义的。亲人是越走越亲的,朋友的关系也是这样,在农村因为各种喜事使亲戚朋友之间加强了来往……”由此可见,乡风习俗活动也就成了亲人朋友间的沟通的纽带。
(2)娱乐身心。在农村,闲暇时间较少,亲戚朋友平常往来的机会不多,唯有在年节、乡里乡俗活动时,人们才结伴出门,人多、喜庆、热闹。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本次调研是我有着深刻的感悟,乡俗活动期间,村里的亲朋好友都放下手头的活儿,聚在一起打油茶,话家常,正是舒心的时候。
(3)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拜堂礼仪,只有见过拜堂,年轻人才知道是如何进行的,也通过这些乡俗让青年学会待人接物。文化人對婚联、上梁联的书写,使得民间书法让现在的青年人大开眼界。
(4)通过借鉴乡俗活动习俗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新农村和“美丽广西”的建设。无论婚俗还是上梁习俗,都是乡村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祝愿,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是乡村社会的发展的灵魂。以此为鉴,当今新农村的建设,尽管多已城市化,但也不应该少了这些乡俗活动。
三、乡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机制
(1)民间信仰的维持。正是乡村社会淳朴的生活和信仰,让传统的乡俗文化得以保存,这也促进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乡村文化习俗本身的一些特征使乡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传承下来。
(2)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新机制。一要坚持县文化局、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确保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二要创新文化建设队伍。
四、结语
桂北灌阳县保存的相对淳朴的乡风习俗,以文化的形式,百姓休闲娱乐的方式展现出来,不仅是乡村百姓勤劳朴实的表现,更是乡村社会和谐发展,邻里关系和睦相处的重要因素。对灌阳传统婚俗、上梁等文化习俗的认识与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灌阳乡镇地区传统风俗、民族特质和文化心理,同时给新一代青年的完整的礼文化、孝文化的展示与教诲,也有助于地方优秀文化发展并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借鉴,促进美丽广西精神文明的建设。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本文仅以婚俗、上梁习俗为切入点对灌阳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当然还有很多传统文化,例如寿宴、弥月习俗等等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希望能够促进灌阳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注释:
[1]赵霞.《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J]
[2]葛剑雄主编,陈来生著.《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之《风俗流变—传统与风俗》,长春出版社出版,第33页[/M]
[3]采访对象:沈连华,男,56岁,水车乡三皇村茶子山屯人,初中文化水平,村里红白喜事主持人,风水先生
[4]采访对象:吴天鸾,男,67岁,水车乡三皇村茶子山屯人,初中文化水平,屯里红白喜事主持人
[5]采访对象:文峰勇,男,29岁,新郎
[6]王衍军.《中国民俗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徐华龙、吴菊芬编.《中国民间风俗传说》.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项目名称:广西大学生创业创新课题:乡村文化习俗传承与“美丽广西”之乡风文明建构——以桂北灌阳县为视角;广西民族大学教改课题:《历史教学法》课程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