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秀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双环醇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而致肝损害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双环醇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环醇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护肝效果理想的,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肝损害;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969. 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47-01
药物性肝损害也称作药物性肝病,简称药肝,是指由于患者服用该药物后,该药物本身或者及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造成的肝脏损害。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类似于其他肝病,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研究发现,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氯氮平等亦可造成肝损害[1]。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了对比研究的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患者分别给予双环醇片和水飞蓟宾胶囊治疗,以评价双环醇片在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86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经诊断确诊的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导致肝损害的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6.7±6.3)岁。排除标准:①因使用非抗精神病药物而致肝损害者;②表现为肝功能衰竭者;③有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史者;④患有糖尿病、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和药物滥用者;⑤意识模糊、表达障碍者;⑥不愿意配合治疗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双环醇片(北京协和药厂,国药准字H20040467)治疗,25mg/次,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水飞蓟宾胶囊(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99)治疗,70mg/次,3次/d。连续治疗30d,期间不停用抗精神病药物,不使用其他保肝药物。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化验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腹泻、呕吐、发热、皮疹、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肝功能指标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未见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γ-GT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由于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的需要,精神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大剂量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因此往往会对患者的其他系统和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文献已经报道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的损害有糖脂代谢异常、体重增加等,近年来不断有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报道出现,发生率在20%左右,者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2]。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治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肝损伤,成为了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氯丙嗪、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等多种药物,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毒性自由基,并对细胞膜的稳定性不利,从而可引起黄疸型肝功能障碍和转氨酶升高。
双环醇是一类多烯磷脂酰胆碱类药物。动物实验表明,双环醇对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肝脏灌注引起的实验性肝损伤均有显著地护肝作用,可有效促进肝细胞的再生[3]。临床研究也表明双环醇对抗结核药物、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同样效果显著[4-5]。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双环醇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保护肝细胞膜和减少肝细胞凋亡等多重功能相关。在本研究中,给予了双环醇治疗的观察患者的肝细胞指标ALT、AST、γ-GT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双环醇相比于传统的护肝药物对肝脏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双环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带来的二次伤害。
参考文献
[1] 毕玉萍,罗小年.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报道实录[J].中南药学,2013,11(2):76-79.
[2] De Hert M, Detraux J, van Winkel R, et al. Metabolic and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antipsychotic drugs[J].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2011, 8(2): 114-126.
[3] 余凌虹,魏懷玲,鲍秀琦,等.双环醇对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方案引起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2):68-71.
[4] 韩伟,崔泰震,肖志坚,等.双环醇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疗效观察[J].首都医药,2010,10:4344.
[5] 王艳飞,石红娟,尹博英,等.双环醇预防他汀类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