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多穿刺器式输液器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2015-10-21 19:58张瑞云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张瑞云

【摘要】 目的 寻找使用一次性多穿刺器式输液器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随机抽查使用一次性多穿刺器式输液器静脉输液患者280例次,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防范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消除安全隐患。结论 重视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巡视,重视健康宣教,以保证输液的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多穿刺器式輸液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08-01

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使用一次性多穿刺器式输液器静脉输液以来,极大地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增加了护士巡视病房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新的器械的应用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隐患,这就需要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更加仔细,认真观察,降低各种隐患,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现将使用多穿刺器式输液器的患者随机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我院使用的是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多穿刺器式输液器。对使用多穿刺器式输液器的14个病区进行抽查,每个病区随机抽查20例输液患者,共抽查280例次。抽查内容:输液巡视记录有无漏项;输液瓶之间有无串连现象;患者或家属是否自行开放液体,护士巡视是否到位等。

2.结果

280例中,输液巡视记录填写不完整72例次,其中输液记录顺序与实际输液不符6例次,执行时间漏填16例次,执行时间与更换液体时间混填38例次,无执行者签名12例次。输液瓶之间串连2例次,患者或家属自行开放液体124例次,患者或家属提液体上厕所6例次,自行将输注完的一套针头拔出暴露于空气中5例次,值班护士未在病房巡视的病区4个。

3.问题分析

3.1 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护理记录已成为可以公开的资料或证据。服务对象在消费的同时越来越注意自身权益的维护。本次抽查中存在的输液巡视记录填写不完整,随意更换药物输注顺序,未按要求在输液巡视记录上签名、签注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等,表现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一处的疏忽或记录不全,都可能引起法律纠纷。

3.2 输液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科室对输液程序的过程管理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对护理各岗位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分工不明确,奖惩不力,不利于合理协调好分工和协作之间的关系。本次抽查中有病区无护士巡视病房,只是机械地听到传呼才去更换液体等操作。

3.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输液巡视不到位 由于患者较多,护士配备不足,只忙于治疗,忽略了输液巡视,未能及时为患者加液,更换液体,未能及时观察输液的速度。责任心不强,调节夹未关紧导致两组液体串连。

3.4 输液管理中健康教育宣传不够 患者医学知识缺乏,不了解操作程序,等候时间稍长,就易产生不满情绪[1] ,就自行调节滴速及开放另一套液体,易引起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其中一套液体输注完毕,患者为行动方便,自行将针头拔出暴露于空气中,造成污染。

4.防范措施

4.1 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护士法制观念 按《护士条例》中的规定,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时间准确到位,为患者输液时应正确诱导患者按时、按剂量完成,用药顺序按医嘱科学合理,切忌随意更换输液顺序。护理记录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输液巡视记录签字工整、规范,使用国际24h制,对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护士慎独精神,加强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的教育,保障患者输液安全。

4.2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重视对输液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护理部及护士长要加强输液中的质量管理,不要利用多穿刺器式输液器为护理工作带来便捷时违背操作规程。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临床护理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输液、加液、更换液体。护士长在第一时间内了解病区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及不足之处,针对存在问题对操作流程再一次规范,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更好的办法,才能实现持久的护理安全[2] 。

4.3 加强输液巡视,减少安全隐患 护士长根据病区输液人数,加排机动班和巡视班,需要时随时有人调配,保持病室内时刻有护士巡视,密切观察病情、滴数。输液中15—30min巡视一次,保证能及时为患者更换液体,准确记录。杜绝病人和家属自行更换液体及调节滴速。

4.4 做好输液全程的健康教育 要告知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要随意走动;要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输液的治疗常识、用药目的、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不能自行更换液体及随意调节滴速,不要把输注完的针头拔出暴露于空气中,以免造成污染,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可采取口头宣教与书面宣教相结合,各病室设有输液病人须知板,输液前进行告知。

5.讨论

一次性多穿刺器式输液器在我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虽然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但只要护理人员高度重视,认真把好每一关,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多宣教,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隐患。针对抽查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上述防范措施,消除了安全隐患,减少了护理差错,杜绝了护理事故,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护患纠纷,全面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丽霞,陶曙,冼翠平等,门急诊输液安全薄弱环节及改进措施的探讨[J]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228

[2]郝春香,郝立新.安全管理在防范护理缺陷中的作用[J] .护理研究,2005,19(2):1~368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