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琳 付长华
【摘要】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而如何更好地控制血糖成为近年来各位医家的探讨重点,本文就生活方式干预对GDM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指导 运动指导 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R583。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66-0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我国GDM发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且糖尿病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必须引起重视[1]。而大部分GDM孕妇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可使血糖得到控制,现就近年来各种生活方式干预对GDM的影响作一归纳。
1.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一环。李琳等[2]随机选取2009年6月—201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确诊GDM并分娩的初产妇100人,排除其他孕产期合并症后,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试验组接受饮食健康教育和指导;对照组没有参加孕妇学校及营养门诊指导,但仍接受正常的产前检查。结果发现试验组体重增长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羊水过多及先兆子痫发生率高于试验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秀琴等[3]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就诊于该院的300例GDM孕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65例和对照组135例,观察组予个体化膳食指导,对照组予普通饮食宣教,结果发现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盖筱莉等[4]选取2010年1—12月在该院产前检查确诊并住院分娩的GDM孕妇76例,以孕期进行围生期系统管理的38例为实验组,未进行系统管理的38例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血糖生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詹望桃等[5]选择2011l—12月期间在该院产前诊断为GDM,在产科营养门诊接受医学营养治疗的孕妇88例(研究组).在进行总热世控制的基础上,使用食物交换法结合食物升糖指数的方法进行饮食指导,经上述处理血糖控制不理想者配合胰岛索治疗。把同期未接受该方法而采用传统营养治疗的GDM孕妇197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围生儿结局及孕产妇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的围生儿结局中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孕产妇分娩结局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胎膜早破发生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2.健康宣教配合饮食指导及运动干预
李丽等[6]将112例GDM患者在前3d的餐后30 min后进行运动,后3d在餐后即刻进行同等强度,同等时间的运动负荷,分别观察其6d内的空腹血糖(FBG)与餐后2 h血糖结果,并与试验前1 d所记录血糖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餐后即刻开始运动更有利于GDM患者的血糖控制。余雪琴[7]将82例患者根据接收治疗和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GDM孕妇门诊常规产前检查与管理,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包括定期产检,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结果发现干预组的孕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及早产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李怡[8]将706例GDM患者分成干预组335例和对照组371例,干预组孕期增加健康教育及个体化指导(包括饮食及运动),对照组则为孕期的常规管理,结果发现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的孕妇妊娠结局明显好于对照组。张蓓[9]将孕中期发现GDM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定时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合理使用胰岛素、孕期健康心理教育,胎儿宫内情况监测,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等。将孕期未进行GDM筛查,分娩时方诊断为GDM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GDM孕妇早期干预后可以有效改善胎儿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维持胎儿心脏功能的正常发育,并且可以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钟艳红[10]将98例GDM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强化对孕妇联合饮食与运动干预,每3 天跟踪随访监督1 次,确保执行。结果发现干预组干预期间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及产后BMI值均低于对照组。
3.小结
现如今GDM发生率高与孕妇对其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许多孕妇认为孕期应努力加强营养,就怕宝宝“营养不良”,而且就算孕期发现血糖升高也不重视。所以健康宣教很重要,要向其宣传GDM对母儿的危害性,引起她们的重视。饮食控制很重要,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是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出现,应该根据孕妇的个体差异给予具体指导,促进孕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利于血糖的控制。而运动可使葡萄糖进入肌肉和脂肪组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强细胞内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适量的运动可改善脂质代谢、增强心肺功能、减少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疾病,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综合以上观点,建议在健康宣教的同时,给予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指导,以期达到孕期、产后血糖稳定,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5.
[2] 李琳,张晓辉,张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指导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9):57-58.
[3] 李秀琴,肖霞,邢梅,等.個性化膳食指导促进实现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300例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2):44-46.
[4]盖筱莉,王建敏,王秀梅. 妊娠期糖尿病围生期个体化饮食干预效果研究[J].山东医药,2011,51(28):82-84.
[5] 詹望桃,陈沁,于佳,等.妊娠期糖尿病营养门诊食物交换份法干预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6):733-735.
[6] 李丽,王环宇,王磊,等.餐后即时和餐后30 min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应答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3,24(2):112-116.
[7]余雪琴.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2):85-86.
[8] 李怡.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6):3273-3274.
[9] 张蓓.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预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6):928-929.
[10] 钟艳红.饮食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