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在现代型景区服务性建筑中的应用

2015-10-21 19:38程莹莹杨如辉
房地产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程莹莹 杨如辉

【摘要】 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该文以苏州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中心为例,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简要概述,指出其设计策略,分析了其技术方案。

【关键词】 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概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不断发生污染与破坏环境的事件,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活在一个日益遭受污染的环境中,尤其是近年来环境恶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常规能源日趋枯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因此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环境的口号。一场关注人类生态环境的绿色运动便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改变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建筑能耗已与交通能耗、工业能耗并列成为全球三大能耗,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并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提高而加速上升。而与建筑相关的能耗(包括建筑能耗、建材生产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46.7%。降低社会能耗,改变建筑形式,推广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必经之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点位于苏州同里,用地位于江苏吴江市同里镇,地块位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入口区域,自然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风景宜人,是建设游客中心的优良地块。项目属同里国家湿地公园配套设施部分,需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备、技术标准及要求较高的现代型景区服务性建筑。

3、项目设计策略

项目整体设计策略,基于对场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雨水收集、绿化灌溉、土地集约利用、绿化的基本分析,并整合到项目建筑设计中去,就“低能耗、环保”的具体要求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落实,同时实现“舒适”与“健康”。所有技术的实现都将建立在信息与智能化管理平台基础上,并通过相关信息的展示满足使用者“和谐人居”的学习和办公环境。

4、項目技术方案

为实现绿色建筑三星级的目标,在规划设计阶段,应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大方面细化绿色建筑目标。

4.1 透水地面

透水地面的界定是: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率大于40%的植草砖。在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乔、灌木的复层绿化,设计场地铺装时应尽可能的考虑使用植草砖。植草砖可用于地上停车位、行人较少的小路、便道,并设透水垫层。地下室顶板上的绿化应采用工程措施,将雨水引至实土绿地渗入,如采用渗透管、渗透管渠、渗井等。

大面积使用透水地面可降低热导效应,调节微气候。与此同时,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透水地面的使用可以减轻排水系统的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态。

对于本项目应将建筑基底外面积进行复层绿化,同时,停车位全部进行透水铺装,基本不会对工程带来额外投资。

4.2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

非传统水源是指不同于传统地表供水和地下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本项目仅在一层设置了卫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从雨水收集池内接入一道管路用于卫生间的冲厕使用,以提高本项目对非传统水源的利用,节约水资源。

4.3 喷灌系统

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所选用苗木种类和项目所在地地形、地势采用滴灌、微喷灌、渗灌、管灌、喷灌绿化灌溉方式。喷灌比地面漫灌省水30%~50%,一般用于草坪的灌溉,喷灌应选在风力小、人员少时进行。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是通过低压管道和滴头或其他灌水器,以持续、均匀和受控的方式向植物根系输送所需水分,比地面漫灌省水50%~70%,比喷灌省水15%~20%,通常用于乔木和灌木的灌溉。

本项目为湿地公园,应结合景观布置喷灌系统,提升公园的景观效果。

4.4屋顶绿化技术

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破坏多少补偿多少为原则。墙体绿化和屋面绿化作为最直观的两种补偿方式,应该被广泛应用。

屋顶绿化具有改善热岛效应、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素、保温隔热、隔音、提供休憩园地等作用,对城市环境建设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在屋顶绿化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屋顶荷载是否满足安全要求,注意做好防水、阻跟、排水、过滤等构造层。

本项目屋顶已经预留空间,可以用来做屋顶绿化。

4.5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光诱导系统、水源热泵系统。

本项目采用立面光伏发电系统,由于本项目的用电量较小,应充分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将发电应用于建筑内照明等用途;同时,由于本项目没有热水的需求,故不建议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项目周边有大面积湖面可作为项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因此应考虑采用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建筑内的中央空调系统。

4.6自然采光及通风系统

光导管系统可以安装在屋顶、地表、侧墙。光导照明系统的采光器可以滤掉了大部分阳光中的有害成份紫红外线,同时对太阳光中的具有放射性的射线也进行了排除,给人类提供了安全阳光新概念,不用担心在阳光下皮肤会变黑和灼伤、人体缺钙,也不用为夏天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而担心,还可减少开灯的需求,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自然通风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有助于健康,同时也有利于缩短夏季空调器的运行时间。将通风与采光措施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起到增强室内自然采光效果的目的,同时可以及时排走室内的热量,增强人体舒适感。

根据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图纸,一楼接待区和二楼的休息等候区的顶楼可适当调整屋面布局,设置通风采光天窗,以达到增强室内通风换气和采光效果的目的。

4.7采用可调节的外遮阳系统

在窗户上安装遮阳设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太阳辐射得热,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可调节外遮阳装置在夏季有效地减少建筑因太阳辐射得热和室外空气温度通过围护结构的传导得热,在冬季又可以让阳光进入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因此,结合建筑的外立面造型采取合理的外遮阳措施,形成整体有效的外遮阳系统对于建筑节能及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的窗户外遮阳系统应结合建筑外立面及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布置。

4.8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

设计时优先考虑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当新风与排风采用独立的管道输送时,有利于设置集中的热回收装置。建筑中常见的排风热回收系统形式有转轮热回收、板式热回收和溶液调试新风处理系统等多种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采暖空调系统排风中的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对空调区域中排风中的能量加以回收利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4.9玻璃幕墙的优化措施

本项目的外立面基本由玻璃幕墙组成,玻璃幕墙的构造起到了很好的美化建筑的效果。但玻璃幕墙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室内通风效果较差,人体舒适感较低,因此需要对玻璃幕墙进行专项优化设计:

①、增大玻璃幕墙的开孔通风面积,本项目的墙体围护结构基本由玻璃幕墙组成,应提高各方向的开孔面积,开孔面积以30%为目标。

②、采用优质的低反射率的玻璃幕墙,针对玻璃幕墙与建筑室内的冷热桥采取相应的保温隔热措施。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