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 单万红 李广
颈椎病是脊柱疾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电脑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增加,颈部疾病有了明显的增多,并且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致失稳和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颈椎是人体活动度与负重较大的部位之一,特别是颈椎4-5和颈5-6椎间盘是颈部的活动中心,又是承受压力最大和较集中的部位。[1]
中医称之为痹证: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酸痛、麻木重着及屈伸不利等症状[2]主要由于风、寒、湿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3月-2013年10月应用注射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256例。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其中神经根型158例、椎动脉型85例、交感神经型12例、脊髓型1例。年龄31-82岁 平均年龄56岁。主要症状:(1)头晕 颈部特殊体位时症状加重,改变体位后头晕很快得到缓解。(2)偏头痛 按压特定部位症状缓解。(3)颈部活动受限。(4)上肢麻木、疼痛、活动受限 以左侧上肢多见。(5)心前区疼痛,心动过缓,偏身疼痛。(6)普遍存在晨起时,症状重,活动后缓解。
辅助检查:
颈椎三位CR:生理曲度消失或侧弯、项韧带钙化,出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
颈椎CT:颈椎间盘突出,项韧带钙化,出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1.2病案收集对象的要求:(1)间断性头晕、头疼,颈部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压痛阳性,病程半年以上。(2). 上肢麻木、疼痛、肩背功能受限。(3)心前区疼痛,心动过缓,偏身疼痛。(4)CT、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增生和关节间隙狭窄。(4)查体:压头试验(JacKson)阳性。颈静脉加压试验(NaFFziger)阳性。 旋颈试验:导致头晕、视物模糊。臂丛牵引试验:阳性。颈椎活动度:颈部活动均达不到前屈35°-45°、后审:35°-45°、左右侧弯45°、旋转度60°-80°。(5)发病时间最短半年,最长30余年。
2.治疗方法: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舒经活络,以经络循行部位选穴,旨在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营卫,风湿寒邪无所依附而痊愈。
方法:注射用甲钴胺0.5mg ,配0.9%氯化钠注射液5-10ml,每穴3-5ml。治疗时选择3-4个穴位,以督脉+局部取穴。隔日一次或三日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256例患者在一个疗程控制的208例,2个疗程控制的48例,总有效的100%。(疗程之间的间隔时间为一周)。
3. 穴位选择 :
3.1以督脉为要穴,振奋阳气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大椎 百会 神庭。
3.2局部取穴如下:
《灵枢》周痹第二十七“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以“以痛为腧”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在痛点最剧烈点进针,可收到止痛、消肿、舒筋的功效。
头部:百会 神庭 凤池。
奇穴:颈百劳(双) 四神聪。
肩部:肩髃(风湿搏于两肩,肩髃可疗[3])、肩髎、天宗、肩井(肩井除臂痛难挚[3])、臂臑
肘部:曲池(曲池主手不如意,合谷针时宜仔细[4])。
手指腕部:阳池、阳溪、腕骨、外关、合谷(手挛脚痹痛难忍,合谷仍须泻太冲[4])。
4.疗效观察
4.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痊愈:症状全部消失,颈、肩部疼痛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感觉、肌力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颈、肢体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部分重体力工作和劳动。
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颈、肩部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能参加部分轻体力工作和劳动。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结果:显效228人89.6%,有效28人10.4%,总有效率:100%。
随访观察治疗后症状缓解1年内无复发的145例,1年内复发111例。
但临床症状较以前均有缓解。并继续以前治疗方案,疗程不超过3个。
5.药物来源
注射用甲钴胺:企业名称:瑞阳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mg 适应症(1)周围神经病。(2)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红细胞性贫血。
6. 体会:
本疗法古书中并无记载,为近代临床医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按照经络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针灸疗法。其机理:1.穴位注射具有长时间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刺激信息和能量通过经络传入机体以达到“疏其气血,令其调达”的目的。3.可根据病情虚实的不同,施穴用量多少刺激量轻重不同而施以补泻,达到通经络、和阴阳、理气血、调脏腑的目的。甲钴胺注射液 规格:0.5毫克,成份: 辅料为:甲钴胺 D-甘露醇。适应症:(1)周围神经病。(2)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红细胞性贫血。此药用于穴位注射疗法的疗效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络穴位的局部刺激作用,即具有针灸针对经穴组织的机械性刺激以及药液注入穴位后,因占一定空间对周围组织产生压力,从而刺激局部感受器产生酸、麻、涨等“针感”。二是甲钴胺注射液本身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因而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疗法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甲钴胺注射液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发挥作用。穴位的药物注射区别于非穴位部位的药物肌肉注射。穴位对药物具有吸收快和放大药物治疗作用的效应。
因而穴位注射注射用甲钴胺疗法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注射用甲钴胺通过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血液成分的影响发挥作用。经络穴位的药物注射区别于非穴位部位的藥物注射。穴位对药物具有吸收快和放大药物治疗作用的效应。本人在使用注射用甲钴胺治疗颈椎病的早、中、晚期均有疗效,并对关节囊的纤维化、肥厚有消肿的作用。对慢性滑膜炎有修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主编:杨华 王友和P509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针灸学 第二版 主编 张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1月。
[3]. 王玉生 《类经图翼。类经附翼 评注》 明 张介宾原撰 《玉龙赋》1996年8月 P413。
[4]. 王玉生 《类经图翼。类经附翼 评注》 明 张介宾 原撰《天元太乙歌》1996年8 月P410。
[5]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