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究

2015-10-21 18:50朱朋飞郭志伟李艳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0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探究问题

朱朋飞 郭志伟 李艳杰

【摘要】:城市建设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点内容,城市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建设;问题;探究

前 言:城市建设以城市规划作为科学依据进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运行管理,是城市管理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城市建设的范围包括城市环境中的各物质设施的运行状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必然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并且是特殊的过程性和周期性工作。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对建设工程对城市居住系统进行改造,对城区内个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经过规划后投入系统运行发挥功能,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服务城市经济发展。但是,在城市建设中由于规划执行的偏差或管理不善,会出现种种问题阻碍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下面就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1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人口数量要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人口数量不能超过城市资源及环境的最大承载量,否则人口过渡膨胀就会阻碍城市发展建建设进程。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京津沪等一线城市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当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共同作用导致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城市人口数量不段扩张和膨胀的结果是:一方面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口问题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医疗卫生条件难以满足、教育问题、环境问题、资源分配以及社会公平的问题,这些问题混合在一起,就使得我国城市建设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由此可见,影响我国城市建设的首要障碍就是人口过度膨胀,因此要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数量与城市的环境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2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分看重经济增长而轻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因此在城市建设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是大气污染问题,科学证明,大气污染更容易直接影响和伤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城市建设与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产物。一些城市在名胜古迹地区大兴土木,导致植被覆盖率锐减,自然景区的生态和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另外汽车尾气的排放、种工业产业布局不合理下的废气排放,都造成了大气污染,形成了雾霾、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其次是水污染,淡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近年来,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再加上居民本身缺乏节水观念,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到城市水体中,造成大量的水资源被污染。此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待节水资源的工程建设尚缺乏重视,水资源的利用率低,净化和循环系统开发较慢,数资源被浪费严重。因此,必须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与评价,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对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的排放制定排放指标并进行严格监管;加快节水系统以及污水净化程序的开发进程;采取多种措施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扩大宣传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开发利用问题

土地空间资源及是城市建设中的工作重点,也是城市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在城市布局中至关重要,历来都是开发商必争领域。城市的交通、住宅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功能区的分布都要占据大量的土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理念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舒适恬静的低层的带有园地的宅院生活,这样会占去大量土地。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开发利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适应性原则

土地利用应充分考虑设计改造地块的生态环境,调查清楚生物的种类以及生物多样性,例如有的城市花高价从深山老林购买参天大树,把数以万计的名贵参天大树移栽到城市里,一时间城市绿化率确实有所提高,可是不久,这些林木因“水土不服”而死亡,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在土地的产能和效益分析基础上,整合地块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用地调整和硬件建设,使之发挥能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

“可持续利用”一直是資源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所讨论的重点,保证土地资源的弹性限度是实现推动可持续利用甚至永续利用的必然选择。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指的是现有土地的利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用地性质,保持土地使用弹性,在规划范围内为将来的发展预留空间,保留其可操作性,提供多种利用形式的可能。

(3)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原则

城市建设就是通过城市的生态环境、功能条件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满足人们多种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地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平衡三者的关系,做到社会和谐。

4.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古建筑与传统文化问题

城市中的古建筑是文明的体现、文化的象征,具有一定城市特色,有的可以作为城市名片。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具有千年文化积淀的古建筑和历史遗址被破坏,消失殆尽。在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管理进程中,一些城市追赶新时代高科技的建筑特色,将古建筑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高密度、高体量的商品房和道路。这种追逐经济利益的开发是对历史文化脉络的破坏,在机械的轰鸣中人们再也找不到矗立千年的引以为傲的历史遗迹,并且这些建筑是无法复制和保留的。如今许多城市内颇具有特色的城市建筑被一群群没有文化根基的高层建筑所代替,失去了其天际线和应有的景观展示,古建筑保护危急。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城市改建与古建筑保护并重、古建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

5.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问题

城市基础设计建设是城市化的主要物质构成,是影响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必备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才能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产生吸引力。城市中的政府职能部门都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给排水系统、城市绿化、城市景观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促使环境上质量、上档次,发挥了城市的规模效应,拉内内需,吸引投资。然而,在建设中还应该妥善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5.1城市交通条件有待改善

城市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城市经济发展直接促进居民出行的频率的提高,活动范围越广,出行距离越远。上班高峰期存在堵塞拥挤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城市机动化的发展,尤其是小型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停车系统覆盖不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动态交通,造成通行延误,使可达性降低,使城市总体发展滞后;轨道交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初始投资大、投资回收慢、直接经济效益低,在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上发展速度低于其他产业。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面存在着资金后劲不足、融资渠道狭窄、方式简单僵硬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

2.5.2重复性建设问题严重

我国城市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设施设计规划、布局建设不合理的现象。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保证,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城市规划起步晚,基本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组建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发展缓慢,规划管理体制有待善。种种原因导致了许多城市的建设的盲目和重复性,造成了经济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2.5.3项目建设周期过长,效率低下

许多城市由于启动基金和时间规划考虑欠周,造成投资的盲目性,项目建设缺乏有利支持,发展后劲不足只好中止,继续筹措资金或等待新资金的注入;有的则是等待下届规划管理部门来解决;还有很多项目效率较低,不能如期完工,工期拖延较长,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结 语:综上所述,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应该抓住城市特色,准确定位,分析城市发展重点,制定城市发展规划,解决好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人口、生态环境、土地空间、传统建筑文化以及基础等方面的问题,打造更舒适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让城市的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任蒴.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1,10:122.

[2]张星.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利用[A].福建省土地学会.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5.

[3]周富宝.生态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15+17.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探究问题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