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芳芳
【摘要】根据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世界各国电力行业改革的经验,在当前电力改革中,应以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电价改革、电力投资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这几方面的完善和改进,推动电力行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电力系统;市场改革;电力系统现状
随着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因其清洁和可持续性,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伴随着新能源发电的逐步规模化开发利用,电力系统也正由传统电力系统逐渐向新能源电力系统过渡。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随机性、整体性、可持续性、清洁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对电力工业“生产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出现促进了电力工业生产力的跨越,那么电力体制改革就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我国现有国情和改革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会凸显出什么特征?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核心内容有哪些?这些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又会给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电力系统市场化改革方法
1、 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电力行业改革的主攻点实现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意义重大。通过设立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把各电力市场主体统一到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进行合同交易和现货交易,并逐步允许发电公司、独立配电公司与大用户双边交易,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电量分配模式,消除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关系电量”、“市长电量”等不规范交易行为,为电力企业打造了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平台。目前,我国已开始试点运行两个区域电力市场,即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和华东区域电力市场。
2、 电价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电价就是电能这个“发、输、配、售”同时完成的特殊商品的价格。电价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其生存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人民群众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地區垄断性,政府对电力企业都实行或松或紧的管制。问题在一个“度”字,放的太松可能造成电力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管的太死,电价就缺乏灵活性,而且中央政府电价管理部门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地方的实际供电成本,不利于电力市场的发展。因此,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3、 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现行电力投资机制是在20 世纪80 年代国家鼓励多家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政策下形成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尤其2002 年第四季度以来,一些地区的拉闸限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实现电力的稳定供应,必须改革电力投资体制。在中国,电力投资一直由政府独立支撑。而在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政府投资办电的问题,但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弥补民间投资的不足,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民间投资风险较大或民间投资不足的领域。投资的多元化既能有效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电力运营中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可以防止政府投资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美国加州之所以出现电力紧张的问题,就在于政府既控制电价,又控制投资规模,全面介入了电力市场,结果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4、改革是解决电力供应紧张的根本出路,要加强领导,克服阻力,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改革不能停步,更不能半途而废。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彻底打破输配一体的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的体制,转换产生于垄断体制基础上的权益机制和习惯思维,清除两个垄断的根源和根深蒂固的影响,解决电力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主导作用,认真克服借口电力供应紧张“不想改革、抵制改革”的倾向和阻力,以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
5、加快输配分开改革是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的关键,时机已经成熟,要紧紧抓住而不容错失。加快输配分开改革是打破两个垄断的关键,是实行竞价上网的必要条件,是广大县镇农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在配电端和用户端推进“分步式能源”和“分散化电网”新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障电网安全的要求。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要紧紧抓住而不容错失。要认真按照国务院领导和国家发改委负责同志的要求,在输、配业务财务分开核算的基础上,尽快实施国家电网企业的输配分开改革,和打破省际界限,不搞简单的“翻牌”,将省级电力公司改组为区域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6、要彻底纠正和消除“上划、控股”的错误做法和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坚决打破两个垄断,彻底纠正和消除“上划、代管、控股、贱价收购农村水电独立配电企业及其资产”的错误做法和造成的后果与影响,把平调的资产、上划的电网、上收的供区全部归还地方。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独立配电公司的方向,推进农村水电资源丰富、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的市县,都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自发自供配电网。创建输电通道无岐视,大力推进分散分布式供电新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水电,有效服务“三农”。
7、要打击垄断腐败,还信于民。在深化电力改革、加快电力发展中,要坚决制止违背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行为,坚决制止任意变卖农村水电资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行为,坚决打击利用垄断手段和其他不正当手段侵占国家、地方、企业、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造成社会不稳定、国有资产流失、垄断腐败等重大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要依照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包括刑事责任,以还信于民。
2、电力改革之路是一个漫长的历史。
在实施“厂网分开”之后,下一步将紧接着进行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进行竞价上网的试点和完成电网公司主辅分离的改革。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的《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了“加快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和农电体制改革”。由于辅业规模越来越大,电网主营业务利润转移到辅业。所以,只有继续推行主辅分离,才能将电网的真实成本和利润核算清楚。国家电网应该将原有的非电网资产全部剥离,包括设备制造、电力勘察设计和电力建设公司等。国家电网下属的两家电科院、国网信通、国网经研院等从地方电力公司上划而来的非电网资产,也应该独立出去。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规定,电网企业可以拥有必要的电力科研机构,但科研机构的产业公司必须从主业剥离。如果电网公司只做输电一种业务,没有别的交易,收入只是过网费,非常容易核算。国家电网的科研力量应该集中在如何提高电网效率等电网运营上,而不是在输变电设备上,更不应该进行产业扩大化。
3、电力改革的方向
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提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要打破两个垄断,一是发、输、配一体的行业垄断,二是“一省一公司”的区域垄断;实行三个分开,一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二是“主辅分开、消除关联关系”,三是“输配分开、竞争供电”。在全国组建若干个独立发电公司、若干个独立输电公司和众多的独立配电公司,电网企业的“三产”和多种经营企业参加发电企业的重组或交由地方管理。建立一个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电力市场体系。
在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主辅分开、输配分开的改革尚未实施,主辅合一、输配一体的电网垄断体制远未打破。2003年以来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加大了电力体制改革的难度。产生于电网垄断体制基础上的“独占电力购销市场”的“权益机制”和“习惯思维”,仍在发挥强势作用,出现了不想改革、抵制改革的倾向。
电力工业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千家万户百姓生活,中国的电力改革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的问题,服务中国的人民,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走中国特色的电改道路,推动电力工业的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