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波
教师在塑造学生素质时,主要任务就是将人类社会创造出的美转变成学生心灵上的无形财富。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增强学生审美情操和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塑造学生健康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和万事万物都在影响、感染着我们,世界上的真和假、善和恶、美和丑都需要我们具有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审美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推动学生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前提下,陶冶学生情操,关注他们成长。
如今,网络文化、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盛行,而初中生正处于审美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比较容易受新生事物的吸引,面对复杂多样、快速变化的文化,培养他们审美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是至关重要。
二、初中学生培养审美能力的现状
在社会调查和相关资料中发现,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到在校初中生,他们对于儿童文学的相关书籍表现出漠视的态度,对于社会历史、自然科学书籍也没有足够的热情,反而喜欢搞笑、暴力方面的书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以及课业负担较重之外,缺少科学引导是主要原因。另外,部分学生对身边的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缺少感知能力,感恩意识也比较单薄,感觉不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也就无从谈起。一些学生认为校园暴力玩具是一种时尚并争相购买,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种环境下,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和高尚的人格,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是教育的责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
1. 创造审美情意,让学生提高领悟美。人认识事物源于对事物的感知,审美也是从感悟开始的,在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印象,进而产生美感,享受美带来的喜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语言文字为切入点,用情动人,用美感人,不但要运用零星感悟来打动审美对象,又要在整体上予以把握,深層次分析文字中描绘的形象,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和作者心神相通。教学中每篇文章都要让学生朗读,读出情感、语调和节奏,与作者产生共鸣,品味课文的美。
2. 激发审美情绪,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不但包含对审美对象性质予以理解,还包括识别审美对象的美与丑。初中语文每篇课文中都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语文教师要按照作者审美指向和审美意识对课文中的审美情感予以挖掘,让自己和学生都感受到作者文学美和精神美的魅力。在引导学生品味美的同时,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教导学生鉴赏美、分析美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比较人物间审美意义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享受美感,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开阔审美思维,让学生增强拓展美。初中生在生活阅历和受教育程度都有一定局限性,认识事物较为肤浅,鉴赏美的能力较差。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外在美,还要在分析课文内涵的同时,提高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将学生对文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看实质,深化他们的美感,开阔他们的想象力。不但如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合理、大胆地进行想象,掌握基本方法,按照事情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意识。
4. 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创造美。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融洽人对社会和自然的审美关系,实现审美理想和增强审美能力。因此,初中语文课教学时,老师在赏析课文中的图画、景物、人物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前提下,由浅入深,体会作品的观点、思想,领悟文章的美感,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启迪,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现在,社会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生不但要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还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这就是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具体、深刻的要求,因此在初中语文进行审美教育过程中,既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感情上获得熏陶,也要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美在学生心头生根发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