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摘要:在建筑设计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建筑空间的设计,同时这也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难点。人们在使用不同的建筑空间时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对使用者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加以注意。本文从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入手,分析建筑空间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然后提出建筑空间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心理因素;行为因素;空间环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对建筑空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空间的质量也成为一个衡量建筑物质量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建造大量建筑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建筑空间的设计更需要充分的考虑使用者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因素,以便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建筑设计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何利用人们对建筑空间使用的心理以及行为特征来指导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
人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我们每个人自身都出现过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处在一个建筑空间当中时,这个建筑空间环境的氛围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行左右我们的行为。而相反的,如果我们所处的建筑空间环境不能我们心理或行为上的要求时,我们就会产生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整的冲动。这就可以告诉我们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只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它最重要的任务是为人们营造一个让人欢喜、舒适并且愿意停留的生活环境,只有同时具备使用功能、视觉以及心理享受的建筑空间才是高质量的建筑空间。因此,人的心理和行为因素作为建筑空间环境的决定因素,应该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并认真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从而刚好的做到以人为本的要求[1]。
二、人的心理和行为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
(一)心理因素
在建筑空间当中,人们生活的空间范围是有人体的尺寸来决定的,但是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满意度却不是用人体的尺寸来决定的,它更多的是由人们的心理空间来决定的。不同的建筑空间环境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又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本文主要探索的是人的心理以及行为在建筑空间中的共性,其共有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领域性、安全性以及私密性等,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详细的探讨。
1.领域性。所谓的领域性主要是指人们在生活或生产中需要一定的范围,并且在这个范围内不希望被外界打扰和妨碍。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和其它陌生人一起排队等车时,通常都会保持一个自己的安全范围,从而与其他人距离较远,而如果我们和熟悉的人一起等车,则通常会距离很近,这个例子就很形象的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使用空间的心理模式。而领域行为则是指个人或者团体对一个明确的空间所做出的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保护动作或态度模式,这个动作主要包括预防动作和反应动作。但是,在一个固定的建筑空间内,个人往往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流或接触,这时候个人的领域空间就表现为人际关系中的距离。人际关系距离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人们之间的亲密程度和行为特征,如果在建筑空间内人际关系的距离不合适,则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对人际关系的距离进行充分的考虑[2]。
2.安全性。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表现在空间上就是我们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安全的空间距离。例如,一个人在一个空旷的建筑空间内,比较容易产生不安全的感觉,从而就会选择让自己处在窗边、角落处,这主要就是为自己寻找一个依托,使自己感觉安全。因此,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营造一种被保护的空间氛围,而这一点也逐渐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越来越多在空间设计中融入穿插空间和子母空间设计,从而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空间范围[3]。
3.私密性。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注意空间的私密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要求,这同时也是尊重个人的基本表现。私密性主要表达了人对生活的一种心理概念,而私密空间的营造主要是通过一些外界物质环境进行限定,这个独立的私密空间能够巩固个人的心理环境。例如,平常我们去餐厅就餐,往往会选择靠近窗边或角落处等比较私密的空间位置,这是由于我们要求私密性的心理决定的。因此,掌握住人们的这种心理,就可以在进行餐厅设计时,设计出更多的私密空间,从而提高座位的利用率[4]。
(二)行为因素
建筑空间的环境会对人们的行为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或消极,或积极,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空间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人们的行为习惯,然后再确定合理空间环境形态。
1.常态的行为。根据人们在建筑空间中流动的行为特点进行分析,人们表现出的特点主要包括捷径效应、左通行、左转弯以及识途性等。因此,在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尊重人们的行为特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效率。
2.非常态的行为。人们在建筑空间内具有常态的行为,当然也就具有非常态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盲目性以及非理智性。例如当在一个公共空间内发生紧急情况时,人们由于恐慌会忽视指示标志的内容,而是选择与其他人往同一个方向跑去。通过对人们行为特点的研究,告诉设计人员在设计公共空间时,要注意照明、音响等设备对空间环境的影响[5]。
三、人的心理、行为在建筑空间环境中差异性的表现
(一)年龄、性别的差异
人们的年龄和性别不同,则心理和行为的表现也会不同。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到老年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又会变小,这就体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对私密空间的要求不同,而性别的不同也会影响人们对私密空间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空间时,要根据建筑的用途、特点设计出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空间形态和尺寸,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二)社会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空间环境产生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相应的也就对空间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在中国我们善于设计亲切、合作的建筑空间环境,而这就不可能會适用于西方社会对独立和个性的要求。因此,在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时,就需要充分的考虑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需要考虑的问题也非常多,因此建筑设计人员要想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建筑空间环境,就必须要加强对人们心理和行为倾向的研究,尽量在建筑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积极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为人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晨梅.建筑行为心理学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2,38(14):20-22.
[2]陈倩,刘骏,李黎等.行为心理学在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12-115.
[3]蔡良娃,曾鹏.参数化建筑设计中美学观念的演变[J].新建筑,2013,(2):68-71.
[4]范剑才.行为感知因素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百家,2012,(4):225-226,219.
[5]刘美丽.环境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科技风,201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