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

2015-10-21 19:11菅文娟
学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书面语口头口语

菅文娟

美国教育家华特斜勒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是个‘公器,在趣味的生活里才可能找到一切的源泉。”语文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并广泛而又频繁地运用着。义务教育初中教材提出:“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更新课堂观念,拉近学校与社会的距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做法,让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社会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实实在在地成为社会交往的工具。

一、在语汇的教学中,搜集、积累日常生活中的新词

语言本身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日益加速发展,语言规范的动态性、开放性表现得愈加明显。语文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引导学生搜集、积累和理解诸如电脑、网络、微博、微信等等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新词,有助于学生增强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和对时代发展脉搏的精妙把握。

二、加强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是书面语训练的前提与补充,学生在学习书面语的过程中,总离不开口头表达,如说出句子的含义、概况文章的中心、综合解答问题等,为了让学生的口头表达更贴近书面语,更规范、更准确、更生动、更流畅,教师必须让学生凭借书面语的学习,严格口语训练,实现书面语的口语化。口语训练是培养学习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以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通过口头作文、演讲比赛,小品等学生喜爱的形式出现。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等扩大信息量

课外阅读是学习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中随时记录那些富有表现力的生动、幽默、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和浓缩了丰富内涵的词汇,对自己的作文不仅有借鉴、指导意义,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影响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广播、电视等媒体,也是学习语言的一條途径。电视、广播中的一些栏目,影视剧中的一些人物的语言都是学生学习积累不可缺少的渠道,生活中有许多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随时收集、整理这些语言,把握这些语言的内涵和应用特点,也会对学生的作文大有裨益。

四、在写作训练中,组织学生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工厂、车间调查市场、走访劳模

学生会眼界大开,思维的机器在高速运转,许多鲜活的事物会触发他们的灵感,如记叙文可写作《我的家乡》《记一位模范人物》《我的榜样》等,说明文可写作《……的制作过程》。

五、让中学生检查城镇标牌的用字情况,在学生中开展诊治错别字竞赛

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易于写错而人们又往往认为正确的字得以纠正。如:一名学生在街头检查用字规范时,发现了广告牌上“家具”的“具”都写成了“俱”字,就建议老师在上课时纠正。

六、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

必修课的教材内容有稳定性、规范性,难以紧跟时代的脉搏。教师要及时采集带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作为教材。针对一些社会热点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在课外组织讨论会和辩论会。让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甚至争辩,然后让他们写成文章,如针对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可以开展辩论会,然后写成《身边让我感动的人》或《感动就在我身边》。这样就把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在一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破除以“书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局限,将学生的触角引入生活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到广阔的海洋里学语文,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责编 张敬亚)

猜你喜欢
书面语口头口语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语对对碰
口头表达一点通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