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来源分析

2015-10-21 20:00席东
新西部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育改革

席东

本文为西安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资助(编号GJY-2012-YB-2)

【摘 要】 本文基于一项在美国完成的名为“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研究课题,(IRB Protocol #: 11-11-003)通过对中美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比分析,认为,中国应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并提出,应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将批判性思维教育与建构主义理论相融合;正确定义教师角色,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使高校教师的批判性思维为培养中国素质教育改革服务。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思考架构;教育改革

一、批判性思维概念简介

“批判性思维”是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 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20世纪40年代, 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 到了20世纪70年代, 批判性思维教育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发起于美国哲学学会的基于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德尔菲研究报告得到了国际普遍认可。该研究理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由于这个原因,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一个人私人生活和公众生活的强大资源。”基于德尔菲研究理论, “在学校和区域水平上,长期帮助教师发展高层次批判性思维;在州和国家的水平上,长期提供行政区域、州和国家执行情况的评估”。

二、中美高校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起步较早,大约始于20世纪初。批判性思維研究以美国为领导力量,代表人物包括格拉泽(Glaser)、恩格斯(Robert H.Ennis)、保罗(Richard Pau1)、赛格尔(Harvey Siege1)及以Facione为首的德尔菲报告组。很多美国高校(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彭布罗克分校、芝加哥州立大学等)将是否有效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列为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美国于20世纪40年代起至今一直致力于推动批判性思维教育。美国早先在高校中独立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至今已打破学科界限,倡导批判性思维教育无学科界限,在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体现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

国内对于高校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首先,国内的大部分关于批判性思维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学生的培养方面,如批判性思维在学生创新活动中的催进作用等等;其次,对于高校教师这一特殊教师群体缺乏本质性认识。高校教师不同于基础教育的教师群体,高校作为创新的前沿阵地,其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然而,我国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教师的学历、文章发表等等方面,对于教学领域中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不够。

本文以美国哲学学会发表的基于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德尔菲研究报告理论为依托,基于Perkins的思考架构理论, 研究高校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以期探索中国在批判性思维教育方面的发展方向。

三、批判性思维——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性之来源

1、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

“创新”即innovation,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和条件,进而获得“改良”的过程,这其中包括新技术采用、新资源利用及组织管理形式的创新等五个方面。作为高校教师,其工作范畴之一就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难发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其创新理论从本质上指出,高校教师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学的创新。

批判性思维被引入我国后一直在教育领域引领着教育理念的改革之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批判性思维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强大的思维的武器。批判性思维强调质疑的精神,而这种质疑的精神并非质疑一切从而打倒一切的破坏性的力量,它是一种建设性的、本着质疑、提问、解决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策略的革命性的思维力量。在批判性思维的引领之下,好奇心得以正确的培养,麻木颓废的精神世界得以重焕生机,人类天性中敏锐的触觉得以抒发,创新性这一人生而有之的动力源泉才得奔涌奋进。

2、创新——高校教师教学成功之动力

国内教育教学改革剧烈变革的今天,要保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长足的发展,囿于原地意味着守株待兔式的裹足不前,只有在新形势下适时的教学创新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中每一步骤的成功都与创新性密不可分。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是优秀教师的首要工作,只有批判性的创新,有针对性的采用教学方法才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在创新的理念下谋求成功的契机。高等教育工作是高尚的教育文化事业,教育文化的创新离不开教师的敏锐视角及大力的推动,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高校教师更应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良性创新教学方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前进步伐。

四、培养高校教师之批判性思维

1、将批判性思维教育与建构主义理论相融合

根据德尔菲报告的研究理论,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 并且该理论认为作为一种技巧, 批判性思维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同时, 基于Perkins(1986)的思考架构理论, 思考架构(thinking-frame)的学习须经历三个阶段:获取(acquisi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以及迁移(transfer)。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架构,教师必须将有关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理念有机的融合于本专业知识,并有效的表现于教学当中,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教育改革取得进展的同时,应当思考,将批判性思维教育纳入教育大纲后怎样保证批判性思维教育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得以实现。在庞大的教育改革体系中,真正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批判性思维教育逐步广泛渗入到教学实践中,并将以水滴石穿,日积月累的精神推动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进程的是广大教学一线的教师。使教师掌握批判性思维教育手段及方式,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才能有据可依的、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实施批判性思维教育。

例如,现代教育学指出,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即是“因材施教”原理。所谓教学法也要为学生服务,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量身定做。正如王佐良教授所指出的“Some methods are useful to some people sometimes in some places .No method is useful to all people all times in all places.”这一点在高等教学中亦如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并以此为基准,发掘有益有趣的教学题材,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枯燥、陈旧的课题是扼杀课堂生机的致命因素。例如,老师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大胆创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或者,教师可以推行互动教学的模式,同学生围坐在一起,随意讨论彼此有兴趣的话题,营造舒适放松的谈话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思辨能力的机会。这期间,教师要掌握“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英国英语教学专家Harmer(2000)指出,成功的課堂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投入(Engage),学习(Study)和运用(Activate)。学习者是否积极投入是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帮助胆怯的学生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建立不仅对学生今后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大有益处,还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正确定义教师角色,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 应当正确定义教师角色, 帮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领路人。根据Perkins(1986)的思考架构理论, 批判性思维教学环节的关键点及难点在于使参与教学的教师本身成为一个批判性思维者。据此,应帮助教师了解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最新资讯,为教师提供相关书籍、资料培训,及专家指导,督导教师不断学习,以提高教师自身批判性思考水平,帮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有据可依的、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实施批判性思维教育。

五、结语

批判性思维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以往的大学课堂奉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原则。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轻视了老师的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灵魂所在。教师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则学生兴趣大增;反之教师若萎靡不振,则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因而,教师从踏入教室的一刹那起就应以高昂的情绪带动班级气氛。良好而具有创新气氛的课堂是课堂教育的成功所在。然而高校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国的教师批判性思维培养也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的为批判性思维教学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及手段,使教师作为批判性思考者的同时引导学生享受批判性思维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Facione P. The Delphi Report: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Millbrae, CA: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1990.

[2] Perkins.D. The Many Faces of Constructivism. The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9.0

[3] 罗仕国,秦艳,黄杰宗,梁叶丽,孙莉莉.关于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与讨论[J].广西教育, 2009(09).

[4] 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作者简介】

席 东(1979.8-)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教育改革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