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5-10-21 19:45郭玉富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器乐乐器音乐

郭玉富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方面而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

一、课堂创设情境、培养思考能力

音乐教育是用形象思维去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感情、通过强烈的藝术感染力在学生心田播下美好的种子,进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音乐教学是认识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良好的心理来自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态度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受、反馈的过程,它是互动的,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因素。只有在融洽、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情绪饱满、思维敏捷、灵感顿生,同时萌发出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肯于走下“神圣的讲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体谅学生,用激情创设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并从儿童心理需要出发,运用生动的语言、采用激励的方式,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因而,在我的教学中改变以往板着脸孔进课堂,只凭一张嘴、一台琴、两只手的一统课堂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出发,选择现代、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脚,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具体的综合训练,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二、活动激发兴趣、培养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但是音乐教育还应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之中。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增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的课堂教育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在这种形势下,我校成立并坚持了近十年的器乐小组,长期活动在学校、社会之中。由组建时几人的小提琴组到20人的管乐队,发展到现在30多人的管弦乐队。这些年来参加学校管弦乐队的成员近百人。他们都能识谱和演奏各种调子的曲子,并屡次在市各届汇演中获奖,在全市中小学中小有名气。

器乐教学可丰富、充实小学课内外的教学活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提高学生的识谱、视奏能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染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能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让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但是学生学习乐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欣赏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那精湛的演奏技巧对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挑战,使他们有种我想试试的念头。同样,教小学生乐器也是件既费心又辛苦的事情。如果太专业了,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死板;要求不严,又会使他们养成不良的习惯,这样不但学不会乐器,反而会使他们将来要花上双倍的时间来改掉恶习。因此,在课内外的器乐教学中,我采用了器乐教学与音乐教材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于乐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参加的时间也长短不齐,所以我经常请程度高的学生范奏,同学之间自由结合练习,这就是能者为师。大家在听、奏、演、创之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产生再创作的欲望,从而达到了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演奏技巧和欣赏水平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进行分组设计节奏、选配乐器等音乐创造活动,在引导学生自编自演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践操作时,让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和内容,结合乐器的性能,积极展开想象和思维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为乐曲选配节奏能使学生熟悉不同乐器的性能,让他们了解不同乐曲的情绪,风格也不同,应选用相应的乐器来表现音乐,培养学生运用多种乐器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不但管弦乐在校内推广,更给学生提供了社会活动的大舞台、学校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乡、镇、市各种庆典活动、艺术表演、文艺汇演,让学生在参与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进取心,培养了创造力,提高了创新精神,塑造了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器乐乐器音乐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乐器
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传播
音乐
乐器也疯狂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
秋夜的音乐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