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兴
【摘 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结构裂缝的成因有多个方面,譬如蜂窝、露筋、麻面、孔洞、缝隙、夹渣层、梁柱连接位置断面尺寸偏大等。文章以某商住两用公寓楼工程为例,在了解该工程施工背景概况的前提下,深入研讨该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公寓楼;混凝土;结构施工
1.某公寓楼混凝土结构工程概况
某公寓楼建筑工程,A标段为2座商住两用公寓楼,分为主楼、裙房、车库、设备层、物业管理用房,其中主楼地面23层为公寓楼,建筑面积4.8万㎡;裙房共3层,属于商业用房,建筑面积为1.6万㎡;车库、设备层、物业管理用房位于地下负二层,建筑面积1.4万㎡。工程底板最大厚度800mm,采用分段流水循环浇筑的施工方式,每个流水段的工程量相同,混凝土浇筑总量为6000m3。工程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由于本工程在荷载环境中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混凝土存在非弹性变形现象,即“徐变变形”,相比于弹性变形,徐变变形的变形程度更大,大约为前者的3倍左右。徐变变形发生时混凝土内部的质点发生粘性滑移运动,导致内部的约束应力削弱,从而形成“应力松弛”现象,长期的徐变变形,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水平逐渐下降,使得混凝土预应力损失情况严重,进而产生结构裂缝。
2.混凝土结构施工水平提高建议
2.1结构应力预控计算
混凝土结构应力预控,要考虑不同龄期的温度和温差变化态势,现场笔者从0-30h内,通过缜密分析计算,确定不同龄期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和温差,由于施工时间点为冬季,因此将浇筑温度控制在10℃。根据不同龄期的混凝土绝热温升和温差情况,对结构应力进行初步判断,分别确定混凝土的收缩当量、膨胀当量、应力松弛等,这些因素均是预控计算结构应力的重要基础。其中混凝土收缩当量,应重点考虑混凝土各个龄期的收缩变形值,以及考虑所使用水泥的级别、细度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浆量等因素,计算出水力半径和配筋率;混凝土膨胀当量是在掺入膨胀剂之后,混凝土膨胀当量温度在龄期增加的同时,也随着同步上升,直至龄期达到30d膨胀当量温度才停止上升;混凝土应力松弛系数,是表现混凝土徐变特性的系数,系数大小,同样与混凝土的龄期有关,原则上呈正比,但期间必须对基础拉应力进行计算,所涉及的计算参数,包括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收缩应力、膨胀应力等。
2.2混凝土配合比及拌制
根据以上混凝土结构应力预控计算结果,进行现场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对于水、水泥、砂子、石子、UEA、粉煤灰、LPS用量控制,是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配置混凝土时,水泥尽量选择低强度等级,且活性比较低的类型,至于减水剂等,细度和活性都不能太高,譬如外加剂的吸水性太强,同时应该在90d内,将混凝土干缩率控制在0.06%范围内。与此同时,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还必须考虑水泥水化反应的影响,为避免水化反应的数据绝对化。
我们在对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的同时,除了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料,譬如掺用混合材料,以达到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的效果,还需要根据绝热温升情况,考虑结构形式的形象,尤其是混凝土澆筑块尺寸的大小,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浇筑块大小,与温度应力呈正比关系,越大的混凝土浇筑块,裂缝的控制难度越大,因此根据绝热温升情况控制浇筑块的平面尺寸,并进行合理分缝,对本工程混凝土的防裂处理,具有很大的意义。
2.3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配合比和拌制后,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结合工程现场的施工情况,决定采用分层连续浇筑的方法。
(1)根据混凝土的和易性情况,以及所选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确定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为0.6m。
(2)为缩短层间的间隔时间,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按施工缝处理层面,并控制每层的浇筑厚度,原则上在3m内,如果发现浇筑能力不足,可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方法辅助。
(3)水平施工缝的处理,需将浇筑表面的浮浆、松动石子、软弱混凝土层清除干净,再以压力水冲洗干净混凝土表面的杂物,使得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便于下层混凝土的浇筑,如果发现混凝土表面存在泌水现象,要将表面泌水清除干净,同时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
(4)在振捣时,为避免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空洞等问题,应同步密切观察混凝土表面状态,如果其表面不会下沉、没有出现气泡现象,且能够泌出灰浆,表示振捣质量达标。除此之外,蜂窝、露筋、麻面、孔洞,同样都是混凝土浇筑施工必须严加把控的质量管理对象,通过一系列的施工管理控制,所浇筑和振捣混凝土质量基本符合案例工程的施工标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缝病害现象,对其科学控制,要通过缜密的结构应力预控计算,考虑不同龄期的温度和温差变化态势,形成混凝结构施工的参数,同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搅拌、浇筑、养护等一系列工序,有效预防结构裂缝的出现。 [科]
【参考文献】
[1]李献灿.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1):171-172.
[2]范春香.浅析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3):189-190.
[3]郭才宇,何培志,方桂秀.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以阳光花苑小区2号楼为例[J].时代报告,201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