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戈
摘要:建筑是聚集。建筑带出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因此它也成为人的空间、人的场所。建筑是生活的建筑,建筑只有针对人而存在,并被人成为建筑。建筑的实际含义,不是那个客体,而是被人移情、人物一体的建筑。本文主要阐述建筑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等。
关键词:建筑;施工; 设计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建设用地南侧为八栋高层住宅楼,设计总建筑面积60245.2㎡,地下一层车库层高为5.2米,住宅首层层高4.5米,建筑总高度58米,容积率1.94,密度27.6%,绿地率32.7 %。基础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均为7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设计目标
一是以人为本崇尚合理、节约、清晰的原则,采取人体尺度、心里感觉和行为规律为依据,在追求全明设计、直接采光的同时,兼顾舒适性、功能性、便利性于一体。二是结合广场与绿化景观,建筑体量形成开敞空间,构成生态型园区标志区域。三是结合园区主路,作为园区区段性形象展示,建筑立面成竖向节奏,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四是运用金属、钢、玻璃等材料,通过对建筑材料的运用体现对建筑工业的理解。
3、建筑平面设计
3.1平面布置设计
建筑平面图中可以看到房间的设计分布,南北通透,有利于房间通风采光。这样即能获得较大的自然采光,也能与建筑场地前的道路平行,符合整体规划,建筑总长度为52.2米,宽度为14.4米,设伸缩缝。 平面图中门分为七种型号,门开洞口最小为800,卫生间为最小800,符合规范要求。
3.2变形缝的设置
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伸缩缝缝宽mm30~20,内填弹性保温材料。
防震缝:防震缝是考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设置的。对于地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砌体房屋,当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时,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或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地震中,房屋的相邻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坏,所以,需要设计防震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以避免震害。防震缝的宽度一般为mm100~50。
4、建筑立面设计
4.1 立面设计应遵循下面几点原则:整体均匀,比例适当;层次分明,交接明确;形体简洁,环境协调.建筑总高度为16.05m,主体部分的女儿墙为1.05m.. 本方案正立面色彩布置根据城市和甲方要求统一规划,粉刷涂料。各层窗采用铝合金固定窗。
4.2 正立面:本工程正立面为南立面,采光较好。建筑立面,南向立面(正立面)因有结构上阳台和墙面使立面凹凸不平具有立体感。充分利用了外部环境提供的日照条件,可以节省很多能源
4.3 背立面:楼梯间的窗台高为休息平台上,窗高1500,窗上设过梁为200*400,因窗上,楼板下均设有过梁,将其局部的两个过梁合并为一个.设有雨水管,窗开洞具体见门窗表。
5、结构形式设计
框架结构因为是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房间布置,门窗开口的大小,形状都会比较灵活,可以满足住宅楼的功能,故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达到合理利用现有环境的目的,并且考虑到总体规划的要求,该工程应该根据住宅的要求来进行合理布局。 整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楼面屋盖的竖向荷载依次传给梁,柱,地基。同时柱能抵制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
6、屋面工程设计
6.1本工程的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屋面做法及屋面节点索引见”屋顶平面图“ ,露台、雨缝等见 ”各层平面图“及有关详图。屋面排水组织见屋面平面图,内排水雨水管见水施图,外排雨水斗、雨水管采用UPVC管,除图中另有注明者外,雨水管的公称直径均为DN100;雨水斗及出水口采用省标屋面平面图集施工。
6.2屋面上的各设备基础的防水沟构造采用省标屋面平面图集。 屋面泛水、分隔缝等做法按省标屋面平面图集施。 凡上人屋面和露台的防护栏高度不小于1100,起算点为该部分屋面面层临空部位的最高点。 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以及突出屋面的建筑构件等交接处均应作柔性(聚氯乙烯胶泥)密封处理。 雨水管直接排至屋面面层时,其雨水管下设置40厚C20细石砼滴水板。
6.3屋面排水除注明外采用结构和建筑作出雨水沟的排水方式,雨水沟的排水纵坡为1%,屋面排水坡度为2%,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与设备安装配合。
7、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
7.1设计范围
本设计承担室内外给排水、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施工图设计。
7.2材料管材要求
7.2.1消防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室外低压消防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
7.2.2室内给水管道采用PP-R管,室外给水管道采用HDPE管。
7.2.3室外排水管道采用PVC-U管,室外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7.3给排水设计
7.3.1生活给水部分
(1)水量及计量
水源接自基地周围市政供水管网,每路主供水管直径最小为DN200,并在基地内环通。基地内用水主要为车间公共厕所用水。用水标准为50L/人班,其最大日用水量约为900m3/日。
(2)系统
基地内均为多层建筑,基地内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
7.3.2排水部分
(1)小区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市政管网。
(2)雨水设计暴雨重现期P=1年。
7.3.3消防水部分
(1)消防水源
基地室外消防水源来自基地周边的市政给水管网,并引入两路消防给水总管,在小区内形成环路。基地室内消防水源来自基地内设置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供给。
(2)消防系统
一是室外消防水系统,室外消防水系统为低压给水系统,室外消防水管呈环状布置,并按照规范设置室外消防栓。二是室内消防水系统,仓库内设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常高压给水系统,加压泵设置于小区泵房内。
本建筑方案设计基于协调统一、以人为本、与环境共生的原则,设计出自然、和谐、亲切感。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強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