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凤 刘燕
【摘要】在我们国土上曾经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西式或欧式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风格,而没有应用到中国传统园林元素,照搬欧美的作品,这些或许已成了一些设计师的手法。其实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取西式之精华,应用中国园林元素,可以有效地满足现代居民的审美观。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的融合,以及新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居住区;中国传统园林元素;景观设计
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中国的现代园林。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才形成了现在的“新中式”。 在其酝酿之初,设计师们一味的单纯的仿照我们传统园林的形式,却缺少了自我的创新及没有能都符合现代人的胃口。而后,又出现了另一个与之前保守派完全不同的派系,就是那些追逐纯粹的现代主义的设计师们,他们极力的宣扬西方的思想,设计上完全崇尚欧美的手法,虽然他们摆脱了保守的束缚,但是也没有能够很好的在设计上做到游刃有余,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
在吸取了之前的对于中国园林未来发展道路的摸索和经验的总结,之间出现了对于新中式这个概念的初步尝试。但是,这个时期的尝试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论系统,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所以,这个时期的新中式园林还徘徊在单纯的仿照的贫路口。第 一方面,设计师缺少对现在的社会环境的深刻解读,而是对于那些古代遗迹花费大量的资金去仿制,不懂得根据异地异境的不同情况去建造适应当地的景观。第二方面,关于景观小品,设计师们简单的采用单方面的提炼,取其形,却忽视了其本身应该包含的深厚的文化意义。第三方面,设计师们将中式与西式相结合,但这种结合只是简简单单的搭配在一起,例如只是用了一个中国样式的壳子,其他的建造的方法全是西方式的。这种结合的产物,除了商家为了增加搏头来敷衍消费者,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大,缺少新中式园林应该给消费者带来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感。
新中式园林,扬弃结合,去糟取精,不会过度的沉重,亦不会过度死板。一切都从摄取精华出发,传承了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最能体规中国传统美的颜色的配置和图腾的意象。并且使现代的流行元素放置到美学的角度去为创造出亦时尚亦经典,亦古朴亦流行的中国园林。这种多方面多角度的园林艺术,对于现代人各种各样的对于美的要求都能有效的满足。
二、项目概述
某项目主要特色是借用了江南园林及民居院落中的设计手法,吸纳了江南古典园林、徽派传统民居等众多中式建筑的精华,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式建筑特色的居住环境。
江南古典园林是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艺术体系,是独具特色的居住建筑群体(古典园林很多手法是共融共通的,但是南北又有很多区别。由于作者所限,本文所列举古典园林仅限于苏州园林)。古典园林所创造出的典雅潇洒的风格,如诗如画的意境是融合了建筑、绘 画、文学、戏剧、书法、雕刻等各門艺术的成就。其具体的创作手法主要体现在布局、理水叠山、建筑形式、花木植被四个方面。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对比分析项目对于古典园林及传统建筑的处理手法的借鉴,及其在现代居住区中所营造出的意境。
三、布局
江南古典园林集合了富贾文人对于城市居住的优厚物质条件和山林意趣的精神享受。因此古典园林是一种既有居住功能,又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在有限的空间中体现众多的内容并非易事,所谓“小中见大”、“咫尺山林”,古典园林一般采用这些处理手段:划分景区、观赏路线、深度和层次、空间对比和衬托、对景因借等手法。在项目中可以看到这些经典手法的运用。
1划分景区,形成不同景区的空间对比和对景因借。
江南古典园林一般都将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亭台楼阁环山绕水,形成不同的趣味中心。
居住与商业之间的水体本身即为重要的景观带,通过与住宅和商业广场的渗透形成中心景区,同时又划分了商业和住宅两大功能空间,结合内部局部环境的设计,形成主次、动静、开敞和封闭等不同的空间体验。
2设置路线,体验空间的对比和层次。
古典园林善于组织观览线路,将空间节点联系起来,或高而登楼上山,或低而过桥越涧,或处境开朗、或较为封闭,或可远眺、或可俯瞰,或室内或室外,使所处的环境和景色富于变化,各有特点。所谓“移步景异”,实为组织路线的功劳。至项目的景观设计中也很明显的体现着这一点。在商业区布局中设计者通过雨路、连廊的引导,门洞、漏窗的因借形成如古代商业街巷一般的意趣盎然的空间层次,而每处小广场也因主题和景观的变化而各具特色。
四、理水
叠山理水是江南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手段,本段略去叠山只分析项目中的水体设计及手法来源。
以水池为中心,辅以溪涧、山谷、配合山石、花木和亭阁形成不同景色是江南造园的传统手法。己取其宁静广阔与庭院小景的对比之意。这在景观设计中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江南园林中的水体能够给人以或宁静悠远,或纤回盘区,或深邃古朴,或生动自然,是因其对于水面、池岸的处理。
五、花木植被
花木是组成园景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古典园林中花木混合配置,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建筑命名亦常常与植物相关,例如荷风四面亭、听雨轩、碧梧栖凤更是体现园主的文化内涵。现代建筑中的花木植被难以与私家园林相提并论,植物配植更多的作用是衬托建筑,强调意境。项目中植物多在宅旁、岸边以及户内庭院的花池盆景,以竹、苇多见,以满足现代居住者追求所谓“清、雅”之精神需求。
六、建筑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或者说传统徽派建筑中的建筑意象的组成包含单体建筑、建筑群体组合(庭院)、建筑装饰、室内陈设等多方面内容,色彩、洞口、铺地、题匾众多细节无处不在体现居者的文化气息和精神追求。
项目中可以看到白墙黛瓦、变通的小窗、细纹的墙脚、清砖的步行道、密集的青竹林、天井绿化、不可窥视镂空墙、方圆结合的局部造型、青石铺就的小巷、半开放式的庭院、墙顶采光天窗及多孔墙、可增加通透性的漏窗等众多设计手法得到了运用。
1色彩。徽派建筑和苏州园林的建筑色彩多用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瓦顶、灰色门窗框,反衬植物,在阳光下形成素净明快亲和自然的色彩。
项目移植了古典园林的建筑色彩,白色的墙身,黑色压顶,黑灰的金属屋面,灰色的玻璃、漏窗,灰色的斩假石勒脚,营造出了清幽高雅的居住环境。商业部分则辅以褐色梁柱、中国红的招牌,活跃气氛。
2漏窗、空窗
漏窗、空窗是古典园林中的极具变化的元素,与墙的结合是空间既能分隔又能相互显现,富于层次;与建筑的结合又能起到借景框景的作用;本身漏窗变幻的光影效果也往往起到点睛的作用。
3铺地
古典园林的铺地形式多变,条石、方砖、卵石、“花街铺地”辅以图案变化,行走园中,偶尔俯首也是意趣盎然。项目的地面铺装设计者也发扬了传统建筑中的这一特点,在园中散步可以很明显的体会到与普通居住区的区别,不同的广场地面铺装均有区别,开阔处条石、木条板简单明了,小景处卵石、立瓦别有风味。
七、结语
到此处,本文从苏州园林和徽派建筑对比项目的景观设计,浅要分析了四点,简述了一些传统手法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对于项目的设计者的初衷难以准确完全的表达,而谈及古典园林和传统建筑更是肤浅微薄,无法论及其一二。只算是自己工作和学习的一个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