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探讨

2015-10-21 19:08庞富昌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探讨施工技术

庞富昌

摘 要: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对于行业进步和我国建筑事业的加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例,就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

1.1基础土方的开挖

进行基坑的开挖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先进行开挖顺序以及分层厚度的确定,然后进行连续施工,以防地基土出现扰动现象。整个开挖过程都必须认真进行检查,地下水位以下的挖土施工应进行科学降水。

1.2土方填筑及压实

土料选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碎石类、砂土及含水量同压实要求相符的黏性土才可选为填筑土料。(2)淤泥、冻土及有机含量超过8%、含硫酸盐超过5%的土等不能作为填筑土。压实的方法包括振动法、碾压法、夯实法及通过工具进行压实等方法。压实过程中必须注意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的厚度。

2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

2.1浅基坑的开挖及支护技术

(1)土方的边坡应以当地的土质、开挖的深度、边坡的留置时间、坡顶的荷载情况、排水、降水状况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为依据进行确定。(2)在土质均匀及湿度正常、基坑或管沟地面的标高高于地下水位、且敞露时间较少和挖土的深度固定时可以不放坡和加支撑,但是,开挖深度不能超过国家的相关规定。(3)在土质湿度适宜且地质情况较好的情况下,基坑或管沟的底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时,开挖深度不能超过5m,并且不能加支撑。

2.2深基坑的开挖及支护特点

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基坑开挖中土壁的稳定性,通常采用临时支护来确保深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对于透水挡土支护结构而言,可以采用工字钢桩加横挡板、预制桩、双排灌注桩等进行挡土;对于止水挡土结构,主要包括了钢板桩、地下连续墙、化学注浆桩以及深层搅拌水泥土墙等结构;支撑部分的结构可以采用悬臂、锚拉式支护、或土层锚杆、型钢水平支撑等结构。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土壁的稳定

土壁稳定的关键在于土体内粘结力与摩擦阻力之间的平衡。如果土体失去此平衡,就会发生塌方,从而影响工程工期,也会给周围的建筑和人造成危害。要保证土壁的稳定,就要先放足边坡,并且边坡的留设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另外,边坡坡度的大小则要根据土壤特性、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定。比如,粘性土质的边坡应陡些,人工或机械挖土、明沟排水边坡不宜太陡,应平稳些;基坑旁边有主要建筑物时,边坡的比例宜在1:1.0—1:1.5范围内;当无地下水且工期较短时,可以不放坡,留设直槽,并且开挖的深度不能超过以下的数值:以砂土为填充物的密实、中密实砂土及碎石类土为1m,可塑、硬塑的轻亚粘土和亚粘土为1.25m,以粘性土为填充物的可塑、硬粘粘土及碎石类土为1.5m,坚硬粘土为2m。

3.2排水技术要点

土体干燥是土方施工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好。施工的排水分为两种:明排水法。即运用截、抽和疏的排水方法。截:截住水流;抽:开挖基坑时,在坑底留设集水井和排水沟,使水流顺着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中,再用水泵将水抽出;疏:疏干积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在开挖基坑前,在基坑的周围安设足够数量的滤水管,将水抽走,在工程完工前,保证地下水位始终在坑底之下。

4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铁路线高桥大桥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要点为例,就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此大桥设计690m,为1—24m加20—32m预应力混凝土大桥,且位于R为800m,L为150m反向曲线以及夹线上。对于T型桥台采用明挖进行基础扩大。桥墩1、2、20号均为圆形实体墩,且进行护面钢筋的加设。3至19号墩均为圆形空心墩,且顶部壁的厚度为30cm,7、8号桥墩的顶部壁厚度为35cm,9至19号墩的顶部壁厚度为50cm。大桥桥墩的平均高度为420m,1、2、19及20号墩均为挖井基础,3至5号桥墩均采用的4180型的钻孔灌注桩12根、365m,6至18号桥墩均采用的是9150型的钻孔灌注桩117根、2556m。大桥施工地层是第四系冲积土,细、中、粗及砾砂,圆粒及卵石土、洪积粉砂、圆粒及碎石土,下伏石灰岩,当地气候较为严寒,且干燥多风,对于整个工程而言,具有较大的影响,冻结深度最大是2.2m,其地震强度为8度。

4.2 挖井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大桥1、2、19及20号桥墩均为挖井基础,其施工流程如下:施工准备—基坑开挖—混凝土护壁—开挖及护壁的循环进行—基坑检查及处理—混凝土浇筑。

(1)井基主要采用的是混凝土护壁开挖技术,基础的最小直径为6.1m,最大直径则为9.3m,井孔核心土的开挖主要采用的是长臂挖掘机进行的,预留的边壁土大于50cm,并通过人工进行清除。

(2)井基采用开挖和护壁循环方法,若井内有涌水产生,或者出现地表水渗入基坑的情况发生时,应进行集水井的设置,并通过水泵及时排出。

(3)护壁材料选用C20混凝土,并在其中配置钢筋。

4.3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4.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对场地平整化处理。若场地处在陡坡时,应当将场地挖成平坡作为工作台。若场地处在河中浅水时,应采用筑岛围堰法,岛顶要高出水位0.75—1.00m。

4.3.2护筒的埋设技术要点

护筒的埋设过程中,其顶较原地高出大约0.31m,当地质情况较好,护筒的顶端同地下水位较差时,,可设在1.0到1.5113m之间,若地质不好,最好设在1.5至2.0m。施工过程中,当地下水位低于地面1m以下时可采用挖孔埋设方法更方便;当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时可采用填筑埋设方法。因此,要求护筒顶面中心同桩位的设计偏差不能大于5cm,且斜度不能超过1%。

4.3.3钻孔技术要点

采用冲击钻机进行钻孔,进行钻孔的过程中,应在护筒中输入粘土泥浆,同时置于少量的粘土,并输入适量的片石。如果发生失水的情况,应该及时补水;如果泥浆太稠造成进尺缓慢时,则应进行抽碴换浆。在砂砾石和卵石层采用中低冲程。钻大孔时应分级扩至设计孔径,孔底的泥漿比重最好为1.4—1.6,抽碴后再次进行测探,然后进行碎粘土的分批投入,直至泥浆比重正常为止。冲孔过程中每隔3、4小时,就要将钻头上下提放几次,以便于将下面泥浆提上来护孔壁。

4.4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加工钢筋笼时,所用的钢筋不仅要进行实验室试验,而且还要进行现场质量和外观等常规检查。在清孔后一个小时再进行混凝土灌注,通过导管法进行施工,并采用剪球法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封底。混凝土储存量应符合首批混凝土入孔之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应在1.5至2.0m之间,并符合小于3.0m的规定。为避免灌注过程中钢筋笼发生上浮的现象,除了加设撑杆固定之外,还应在混凝土上面同钢筋笼底进行灌入速度地适当放缓。当灌注快结束后增加漏斗的高度,以确保灌注工作的继续,防止导管中混凝土柱的高度降低,使混凝土顶升过程出现困难。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土木工程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还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尚亚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

[2]吴磊,沈建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J].科技资讯,2012(8).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探讨施工技术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