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5-10-21 19:30王英
学子 2015年4期
关键词:奖章标兵文明礼仪

王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了“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遵守基本的行文规范”等目标。抓住3-6岁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关乎幼儿一生的发展。

一、当前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家都很关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效果如何,让我们来一睹现状。

片段一:客人老师来班级参观,孩子们看的看,玩的玩。班级老师提醒:快和客人老师打招呼。这时才有些孩子醒悟过来:“客人老师好。”还有些孩子仍只顾自己玩。

分析:在班級老师提醒后大部分孩子向客人老师问好了,但这是为了听从教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幼儿年纪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提醒,然而被动提醒必然不能让幼儿主动表现。

片段二:离园时,嘟嘟黏着奶奶要抱,奶奶说东西多抱不了,嘟嘟抱住奶奶的腿大声喊:“我要抱!我要抱!”还赖到地上,用手打奶奶:“坏奶奶!呜……”

分析:大多爷爷奶奶是“隔代亲”,他们会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过分溺爱的环境造就了孩子心中无他人,缺乏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和感受。

片段三:棒棒的雪花片不够用了,就去抢晨晨的,晨晨哇哇大哭起来。棒棒立马很顺溜的说“对不起”,还理直气壮地和老师说,我已经说过对不起了,他不肯给我还要哭。

分析: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很多时候家长、老师都是以说对不起作为终结,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做了错事只要说对不起就可以,对不起变成一些孩子的万用药。

上述片段中,孩子们还不明确什么是文明礼仪的举止;在生活中缺少文明礼仪体验和被感染;成人的策略不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坚持性。怎样才能让文明礼仪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呢?面对问题,我们调整了策略。

二、改进策略

我们借助“文明礼仪小标兵”系列活动,以知为基础,以情为动力,以行为关键,促使幼儿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文明行为。

(一)多途径丰富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知

1.发挥榜样的作用

《指南》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所以榜样作用毋庸置疑。

(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教师对幼儿主动呈现的文明言行,成为幼儿的隐性榜样。

(2)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因此,教师每天都要把幼儿的文明行为告诉全班幼儿。

2.创设文明礼仪认知环境

(1)“礼仪墙”受启发:我们将典型的礼仪行为、礼仪小故事布置成礼仪墙,通过教师、家长的引导,让孩子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明礼仪知识。如:古人好行为、同伴好行为等。

(2)“文明礼仪行为标准”来提示:“文明礼仪行为标准”通过我们下面的环节过程来产生。

(二)以幼儿为本,注重体验,激发情感

借助“幼儿园文明礼仪小标兵奖章”征集系列活动,促使幼儿对文明礼仪有更多认识和切身体验。

1.奖章设计

幼儿园邀请孩子和家长参与“文明礼仪小标兵”亲子奖章设计评选活动。孩子自己设计奖惩标识同时,对奖章所蕴含的意义有了很深的理解和体会。

2.投票评选奖章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认识,我们把评选奖章的权利还给孩子。每次来园、离园,或是散步时间,总能看到孩子们在评选区前仔细看、认真评。

(三)奖章伴随,初显文明礼仪之坚持意志

好行为贵在坚持。要孩子们坚持做到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行为标准,必须要用多种策略激发孩子们的意志力。

首先我们从评选时间、评选人数上进行限定。评选上小标兵的孩子周一国旗下集中接受表彰并佩戴奖章,这正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坚持力。其次多样推荐途径,每次评选时,孩子们可以自我推荐或同伴推荐,教师也可以推荐。在评定标兵时具有时效性,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可以随时要求孩子暂停佩戴奖章,等表现稳定时再戴回,或取消佩戴奖章。进步明显或内向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集体讨论,给与佩戴奖章的机会。

最后要求师生全方位监督,自我监督,教师随时监督,小伙伴即时监督,全园家长监督。

这样,孩子们文明礼仪的坚持意志力被无形地建立起来。

三、教育与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从对文明礼仪之道的点滴感知,到大部分幼儿能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的文明言行从被提醒、模仿到自发,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体现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与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常抓不懈。今后要不断充实内容,创新策略,继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幼儿的文明行为陪伴他们一生成长。

猜你喜欢
奖章标兵文明礼仪
黄科院多人次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
奖章引路:《“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工作初探
做好“三融进” 进行红领巾奖章探索实践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标兵、能手”如此练就
“五老”标兵:刘应启
一位技术标兵的自学成才路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