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减负的几点思考

2015-10-21 19:11孟记锁
学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卢沟桥赵州桥拱桥

孟记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减负工作实属当务之急。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点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同行者切磋。

语文教学减负首先是对学生的“心理减负”。语文教学存在的负担,既不同于数理化繁琐的计算,也不同于政、史、地机械化的记忆,它并不在于量的多少,而主要来自心理。所以,我认为引导学生做到“心理减负”,即调遣、发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语文教学减负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通过教学技巧,让学生“轻装上阵”,并引导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其次,语文教学减负并不等于对学习的放松。它是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效”。而且,增“效”才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终极目的。而这也正是广大教育者最头痛的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人们常把兴趣叫做“事业的大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能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乐此不疲”。众所周知,我们的民族语言历史悠久,恢弘浩瀚,博大精深,要想学好它,绝非朝夕浅尝之功,没有大量的艰苦扎实的训练,是绝不能达到目的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语言这东西,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不经过刻苦的历练而成为一代语言宗师的,不论是孔子的“韦编三绝”,还是鲁迅的“多读多写”,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并没有感到“学海无涯苦之苦”,而时刻体验到的是“书山有路之乐”。甚至在他们的心目中,苦即乐,苦之极即乐之极。所以,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之后,才能积极学习,积极思考,积极阅读,积极写作。而这正是学好语文的不可缺少的动力。

二、给学生“减负”,教师自己就得先增“负”

如果一个教师的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他就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将课外知识和习题融入课堂中,既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又培养了能力,这样才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减负的目的。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能力的怀疑。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执行者,应具备各种教学能力。而让学生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一定水平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教师只有能说会写,教法熟练,才能得心应手的去教学生能说会写。语文教师热爱祖国,热爱生命,师德高尚,才能以其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其灵感。所以,语文教师要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素质,为自己“增负”,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

我们要打破死扣课本,死板教条的惯例,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并教给学生一些科学方法,使他们掌握一定技能,如欣赏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想象能力等。例如,在教《中国石拱桥》时,我先让学生将课本预习几遍,然后带领学生参观了邢台县的几座平桥、拱桥。学生的兴致很高。于是,我借机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拱桥的特点、优点。许多学生都及时做了记录。我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用怎样的语言才能形象的描述这些桥?我用哪些方法加以说明?看到学生七嘴八舌的争论,我默不出声。然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发现了拱桥的许多优点,可它有哪些缺点呢?”学生都陷入沉思,忽然一个学生说:“桥身太重。”又有一个学生说:“水太大时不能顺利流过,河太宽时如何修建?”我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了肯定:“这些问题早在隋代就得到了解决,例如赵州桥、卢沟桥的设计就十分巧妙地突破了这一技术难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运用智慧,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今天,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人类文明宝库中又增添了无数熠熠生辉的明珠。我们更应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力量。”同时,我告诉学生,拱桥的杰作赵州桥、卢沟桥,我们虽未亲眼见过,但课文中介绍详细具体。于是,学生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并纷纷表示:“文章写得太好了,我们仿佛亲自参观过赵州桥、卢沟桥似的。”有些学生还在纸上画出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造型。

四、把握好语文学习的重点,删减一些所谓的“知识点”,去掉玄虚的东西

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将一篇文章分肢解体,在修辞格式中反复纠缠,在文章结构上不厌其烦,而很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将自视宝贝的包袱硬拽出来塞给学生,却对学生的语言乏味时问题置之不理。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眼睛放松地去“阅”,用口自由地去“读”。一旦量的积累丰富了,学生认识力、理解力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所以,我们应彻底改变“讲”语文的教法。

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求知中形成能力,在能力训练中积极主动的求知。我们还要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广泛参与语文相关的社会活动,通过社会的大课堂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认识。这样,学生肯定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我们应逐步改革教学检测环节中的弊端,允许学生创造性思維的发展,不拿“死磨子”去套学生的“活思维”。而且,我们要对学生的“出格”行为进行分析、鼓励,必要的时候,可适当点拨。

总之,减负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它绝不是一个学科的独立行动,而需要各学科教师的紧密配合和长期实践,也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心和支持。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卢沟桥赵州桥拱桥
你不知道的赵州桥
水里的“小拱桥”
水里的“小拱桥”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卢沟桥,跨越历史之桥
学了就要用,不用就没用
蛋壳与拱桥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套拱法加固圬工拱桥
申仲明血洒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