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海 张勇
【摘要】建筑深基坑工程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和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并且影响了建筑工程周围的建筑。随着建筑物地下室层数的增加,深基坑开挖的深度越来越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弥补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由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施工工艺,并且能够协调好安全、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发展,从而实现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目的。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现实意义。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建筑基础工程中的难点。下面主要介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建筑项目中深基坑工程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一、基坑支护的分析
由于地下建筑项目的成就极为显著,且基坑项目的应用相对广泛。因此,常说的基坑项目是为了将挖掘和主体建设的稳定得到保障,以及附近区域不会受到干扰而使用的一项支护方法。除此之外,还包括土方挖掘及建设装置的使用等内容。上述内容共同构成了基坑支护。
由于该类建筑的挖掘尺寸相对较深,同时挖掘的规模也在持续增大,支护的难度逐渐提升。基坑项目自身较为繁琐,对较多不明确内容有所涉及,牵扯到力学内的一些自身,应凭借深入探索并在建设时不断吸取经验的方式,使基坑项目的建设工作存在显著的成就。
在挖掘施工中,挖坡挖掘和支护体系下施工是最常运用的两类建设措施。对于第一种而言,主要是指没有支护的挖掘,主要在挖掘深度较小且存在优秀图纸状态的区域内得到适用。与其相对的则是支护措施,也就是说存在支护体系的措施,对于不一样的项目状态而言,应对优秀的挖掘和支护措施进行适当选取,并且在支护状态的选用中应选取优秀的建设方法。由于该类项目存在繁琐的氛围,而且由于在建设的过程存在较多不可知内容,因此在支护建设中会有较多不利现象存在。
二、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1.合理选择支护施工方法
在此,针对深基坑工程的支护形式进行简单的说明和论述。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结构、混合式支护结构和悬臂式支护结构是深基坑支护的三种主要方式,悬臂式支护结构潜入基坑底部的岩体或土体,借助于岩土体的支撑作用保证结构的稳定,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而重力式挡土墙则依靠自身的重量来保证支护结构在各种压力下的平衡,混合式支护结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锚杆支护结构,借助于锚杆以及喷射混凝土面层,使基坑与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天,相互作用,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在经济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保证安全和稳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建筑基坑工程开挖
一般来说,建筑基坑施工工程,多选择在土质地基或软弱岩层地基下进行,在这种土质上施工的一大特点就是挖土量大,挖土深度相对较深。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对土方量进行监测,从而保证挖土量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同时,技术人员需对维护结构按规定要求进行监测,以更好的控制工程速度。由于挖土量大,在进行土方开挖过程中,需采用合理的开挖方式,一边挖,一边运输,避免大量的土在开挖面处堆积,也保证了工程建设的环境。
3.建筑基坑支护施工
不同的建筑基坑,采取的支护方式不一样,如钻孔灌注桩、锚杆、土钉墙、地下连续墙以及支护桩等等,针对不同的支护方式,需要注意不同的支护施工的要求。如在锚杆施工中,进行必要的现场试验等,需要保证锚杆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总之,应严格按照设计以及规范要求进行基坑支护施工。
4.支护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建筑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施工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需针对施工现场情况,包括设备、人员等一系列因素,辨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包括管理上的措施、劳动保护用品防护的措施、警示标语等措施,同时,需要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比如:进入施工区域的所有人员,包括外来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等必须戴安全帽,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等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等等。同时,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尽量避免设备故障,延迟施工进度。
5.建筑基坑支护防水技术要求
在建筑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始终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上面讨论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时,详细谈到了地下水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并且谈到需要制定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为了保证施工正常,在支护防水技术要求上,需要做好基坑降水工作。
四、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工作,除必须有合理的设计外,还需施工的密切配合,严格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任何超挖都使得支护结构超载工作,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施工前应严密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基坑土方开挖应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除积水。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m,弃土堆高不超过1.5m,并且不超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距离还应适当增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基坑挖土时,要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安排好挖土顺序等,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并做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采用机械开挖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150~300mm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基坑周边设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顶扔抛物体。坑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坡道应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配合机构作业的清底、平整场地、修坡等施工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土方机械严禁在离电缆1m距离以内作业。机械运行中,严禁接触转动部位和进行检修:在修理工作装置时,应使其降到最底位置,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土。挖掘机正铲作业时。其最大开挖高度和深度不超过机械本身性能的规定。反铲作业时,履带距工作面边缘距离应大于1.5m。
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坑支护技术已经逐渐的走向成熟,深基坑支护施工技術在我国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由于目前建筑施工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以及监测都是近年来常遇到的技术难题,所以,就需要改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秦俭.高层建筑的基坑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信息.2010(33)
[2]冯俊川.高层建筑基坑施工质量控制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材.2010(06)
作者简介:胡俊海,男(1983-02-),河南省郑州市,研究方向:城建,身份证号码:410105198302041618
张勇:男(1970-06-),河南省郑州市,研究方向:城建,身份证号码:4101051970060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