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应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5-10-21 18:14吴光芸
延边医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

吴光芸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尿常规检验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根据患者临床诊断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部B超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尿常规检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诊断正确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36%、81.81%,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诊断准确率较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应用尿常规检验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率,且对于阑尾炎情况可明确鉴别,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

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中急性阑尾炎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具有病情凶险、进展速度快、起病急等基本特征,通常情况下,早期发病患者合并腹胀、呕吐、腹泻、发热等消化道症状,如患儿出现上述症状,确诊率较高[1]。但是因为多数患儿在发病初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对腹痛病史无法详细陈述,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导致治疗最佳时机受到延誤。本文在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中应用尿常规检验进行诊断,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均来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到我院接受病理诊断的11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临床病理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疾病;男患儿56例,女患儿54例,年龄范围为1岁~13岁之间,平均年龄(6.23±2.5)岁。本组研究对象在入院接受治疗时,临床症状以腹胀、呕吐、腹泻、发热以及下腹疼痛等为主。通过分析患儿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儿临床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腹部B超进行诊断,超声仪探头频率设置在3.5~10MHz的范围内,让患儿取仰卧位体位,通过低频探头全面探查患儿腹部,重点探查患儿右下腹部,接着对腹腔内是否出现游离液性暗区或者扩张肠管进行观察,通过高频探头扫描阑尾区域。

观察组患儿采用尿常规检验进行临床诊断,患儿入院接受治疗24h后,在患者第二天起床后首次小便时,通过专门的尿液清洁容器对患儿中段尿进行收集,收集量为25ml,在0.5h~1h的静置后实行病理检查。对于月经来潮的女患儿,应该暂停尿液收集。重视清洁女性患儿会阴部的工作,避免混入异物。本组研究对象均采用日本爱科来AE-4020尿液分析仪对尿液样本做尿常规检测处理,对尿液透明度、颜色、白细胞、红细胞、管型、尿比重、蛋白质、尿糖、上皮细胞等方面临床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可以采用尿沉渣显微镜诊断中性粒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增加等情况,尿检过程中白细胞或者中立性细胞是否呈现增加趋势,对确诊小儿急性阑尾炎有一定的帮助。

1.3统计学分析

两组研究对象的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6.36%,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1.81%,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诊断率

注:*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具有明显差别,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小儿外科急腹症中急性阑尾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在各年龄层发病患者中小儿占10%的概率,其中6~13岁的儿童属于小儿急性阑尾炎高发人群,5岁以下的小儿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受到小儿阑尾尚未完全发育因素的影响。相对于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说,急性阑尾炎患者病情进展速度较快,容易出现误诊以及穿孔等并发症,临床医生在接诊疑似患儿时,需要严格观察病情及时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谭莉[2]等研究资料表明,导致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因素较多,通常是因为阑尾腔梗阻、血流障碍、神经反射、细菌感染等原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后造成的。患儿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腹泻、受惊等均可能造成阑尾受到细菌的影响,出现阑尾炎症状;另外,患儿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均会增厚阑尾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流动,出现阑尾炎症状;一旦寄生虫、异物等阻塞阑尾腔时,容易阻碍引流阑尾腔内容物的情况,大量繁殖细菌,导致出现阑尾炎;以上因素均是导致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常见因素。一旦患儿阑尾腔长期受到堵塞,则会造成阑尾正常血液流动受到影响,周围组织出现缺陷症状,导致患儿阑尾穿孔坏死的发生概率有所增加。通常情况下,患儿发病初期常常出现不同类型的消化道症状,临床医生在接诊临床症状明显的患儿时,容易确诊。但是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尚未完善发育,不能正确的定位疼痛位置,无法准确描述疼痛类型。加上小儿胃肠大具有较大的游离度,在初期检查方面确诊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中大便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较为常见的。尿常规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采用尿常规检验能够发现尿沉渣、蛋白尿中存在的物质,可以及时发现肾脏早期发生的病变,给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便利。另外,尿常规还可应用在糖尿病、泌尿系统等疾病的筛查工作中。若患儿出现急性阑尾炎症状,阑尾尖端向膀胱、输尿管指向或者膀胱气管、输尿管受到腹腔炎症的刺激,尿液中会出现尿蛋白、少量红细胞、白细胞等表现,采用尿常规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情况。因此,一旦患儿临床以尿异常、有下腹疼痛等表现为主时,应该采用尿常规检查鉴别是否为急性阑尾炎疾病。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管在检查内容、检查项目方面,尿常规具有越来越成熟的技术,采用显微镜检查的方式代替以往的手工检查方法,利用全自动的仪器进行尿液检测,从根本上提高尿常规检验的灵敏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可行性与精确性得以明显提高。通过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通过尿常规检验确诊例数为53例,2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6.36%;对照组通过腹部B超检查确诊例数为45例,10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81.81%,观察组诊断准确率较高(P<0.05),这与李壮,潘国刚[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以阑尾切除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因此,在确诊患儿的疾病后,要立即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完成手术后,要重视患儿的术后饮食在术后12h后方能给予流质饮食,加快患者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在完成手术后3d可以给予半流质饮食,5d后可以给予软食,禁止食用刺激性、油腻的饮食,重视患儿的术后饮食,可以加快患儿疾病康复速度。

研究表明,小儿急性阑尾炎通过尿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鉴别意义,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降低患儿的误诊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魏炳华,池巧珍.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06):288-289.

[2]谭莉.尿常规检验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方面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08):467-468.

[3]李壮,潘国刚.小儿急性阑尾炎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6):710-711.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
6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69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刍议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