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技巧探讨

2015-10-21 19:04陈艳君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11期

陈艳君

【摘 要】目的:研究二次剖宫产术的手术技巧。方法:选取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160例,将产妇分成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纵切口方式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避开初次剖宫产切口方式进行手术,观察并分析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切口良好愈合率及产妇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少(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情况率为3.8%,优于对照组的26.3%(P<0.05);观察组的切口良好愈合率及产妇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二次剖宫产术时选择合适手术切口,并注意手术技巧,可改善手术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二次剖宫产;手术技巧;切口方式

剖宫产术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1]。伴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进步,剖宫产手术技巧得到提高,且其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较快,越来越多产妇选择此方法分娩[2]。剖宫产术也适用于二次剖宫产的产妇,但术中手术技巧对改善手术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3]。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160例,以此研究手术技巧在行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16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成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年龄 21~29岁,平均年龄(23.5±4.2)岁,孕周37~40周,平均(39.3±0.5)周,第一次剖宫产距离二次剖宫产的时间在2~8年,平均(4.5±1.3)年;对照组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3.4±3.1)岁,孕周37~40周,平均(39.2±0.6)周,第一次剖宫产距离二次剖宫产的时间在3~9年,平均(4.3±1.5)年。所有产妇均无明显相关妊娠症状,均在第一次剖宫产术中未出现盆腔粘连症状,两次剖宫产术的时间间隔均超过两年。两组产妇在年龄、性别、孕周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纵切口方式进行手术,在距离腹直肌2cm左右的一侧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12cm左右,切开皮肤后行常规方式操作,腹腔检查无任何异常后关腹,使用可吸收线对产妇进行皮内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观察组产妇先剔除首次剖宫产术的腹部疤痕,选择原切口旁约1厘米左右的部位,纵形切开皮下组织,直至腹膜。子宫下段横切口的选择,避开原手术瘢痕,上或下约1到2厘米处横行切开一小口,吸净羊水,扩大子宫切口,以最小径线娩出胎儿。然后娩出胎盘及胎膜,之后仔细探查产妇的盆腔,无任何异常后用可吸收线对产妇进行皮内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1.3 疗效观察

①记录并分析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②统计术后不良情况,包括子宫切口撕裂、膀胱受损、新生儿窒息。③观察产妇切口愈合情况及产妇对手术满意度。

1.4 統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成熟与完善,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安全性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实施剖宫产分娩[4]。剖宫产术进行二次妊娠是一种瘢痕子宫妊娠,易出现子宫撕裂的情况,因此需行剖宫产术进行二次分娩[5]。产妇子宫经初次手术后,其切口部位的肌层变得脆弱,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产妇出血,从而出现子宫撕裂的情况,给产妇带来危险[6]。因此,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合适的手术切口可减少产妇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产妇术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避开产妇初次剖宫产术的切口部位行切口的手术方式,医生严格掌握手术相关技巧,手术时认真操作,术后效果较好。较常规纵切口手术方式,应用此方式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妇术中出血量均较少;出现子宫撕裂、膀胱受损等不良情况的总发生率仅为3.8%,而常规方式达到26.3%;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率及产妇满意率均优于常规手术方式(P<0.05)。

综上所述,二次剖宫产选择合适手术切口且术中注意手术技巧,可有效改善手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存洁.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112-114.

[2]曹慧芳,侯娟,石爱辉.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6):3482-3483.

[3]王晓虹.不同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7):859-860.

[4]王琦伟,赵继征.二次剖宫产实施整体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6):1242-1243.

[5]徐鲁焰.42例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913-915.

[6]胡风星.二次剖宫产96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