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华
幼儿期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对孩子终身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为此,我园尝试在大班开展《幼儿计划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开展一系列计划性活动,给幼儿充分的选择权、引导幼儿有计划的做事,让幼儿体验计划做事带来的好处,养成计划做事的习惯,培养计划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对以后的学习、生活的安排充满信心,自信快乐,受益终生。区域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活动内容之一, 是孩子兴趣的活动,我们以开展“区域活动计划”为载体,对幼儿的计划能力进行了培养,也充分利用幼儿的计划能力促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让两者相辉得益,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孩子的计划能力只处于萌芽的状态,怎样制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计划?怎样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活动计划?
一、潜移默化——提供让幼儿参与“区域活动计划”的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培养幼儿计划能力的目标,我们在区域设置规划和环境创设就围绕这一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游戏,如我们创设的“我的区域我选择”版块,在版块上幼儿能一目了然知道今天开设了几个区域内容,幼儿可以先计划一下自己要去哪个区域玩,跟谁玩,然后把自己的名字插在相应的区域袋里,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到相应的区域里玩,孩子的需要也在这时候得到了满足.这样看似一个很简单的选择,但幼儿的计划做事意识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树立起来的.当孩子开始学会初步为自己做简单的计划的时候,老师因势诱导,充分利用幼儿喜欢区域活动这一兴趣点,逐步在区域活动中创设了“我的材料准备计划”、“变废为宝制作计划”、“我的表演计划”、“科学小实验操作计划”等等供幼儿选择、操作的计划环境,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学习计划的方法,体验计划带来的好处。
二、支持引导——实现幼儿“区域活动计划”的关键
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设计”制订了他们自己觉得满意的“计划”,但他们的“设计”合理吗?他们能按照计划做吗?要怎样让孩子实现自己的计划呢?等等的问题都是我们要研究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计划活动中,教师认清自己是“催化剂”的角色,支持幼儿沿着兴趣的路径设计,点拨幼儿合理的制订计划,引导幼儿实现自己的“理想计划”,体验计划活动的乐趣,提高计划的能力是置关重要的。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幼儿设计过程,如果是合理的,就照孩子的安排办;如果不合理,则要向他讲清楚为什么,要怎样安排会更好。如幼儿在“我的表演计划”中,他们商量要先去“巡回演出”再回来自己的“快乐舞台”表演,老师就与他们一起分析:如果这样,不仅自己舞台下的观众会走开没观众,而且影响其他区域人员的工作。后来他们就选择了先自己演,再巡回演,果然,这样的安排幼儿玩的很尽兴。在每一个活动中老师用的都是设疑启智的形式,引导幼儿整理自己的经验,启发幼儿怎样做比较合理,怎样做能够实现,同时我们在指导幼儿计划活动时,都耐心倾听幼儿的设想,投以幼儿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激励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活动。“以情育人”,让幼儿用积极的心理参与计划性活动,积极克服活动中出现的困难,促进计划活动的实现。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使孩子学会怎样统筹安排活动内容。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适时适度的点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支持引导幼儿去实现自己的计划。
三、情感交流——促进幼儿“区域活动计划”的实现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而不良的情感氛围,则会使互动双方产生压力、相互疏远,互动的性质可能是负面的,其效果可能是负面的。效果也不会理想。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为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开展的“區域活动计划”就为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进行情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在帮助孩子“检验计划是否完成”时,老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有意询问“你成功了吗?”“我们有没有完成这些计划?”“我们一起制订下一次的计划怎么样?等等”,教师用诚恳、自然、平等的语言让孩子觉得亲切,这样询问求教式的情感交流的对话,幼儿感受到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关心与支持而不是命令,幼儿乐意接纳、回应,并会收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四、支架学习——提高幼儿“区域活动计划”的运用
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关键。“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老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
所以我们在“区域活动计划”的活动中,老师给幼儿的是有针对性的、具体性的指导,顾及幼儿的体会,杜绝训斥,让幼儿主动的学习,有效的学习。
在“区域活动计划”中,活动时间是孩子自己计划安排的,伙伴是自己找的,角色是自己定的,项目是自己设计的,“实施计划”也是孩子根据自己所预定的计划进行操作的,但老师观察到孩子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支架”,如有一次,体育区的幼儿按照本组的“小组运动计划”进行活动时,“高人过河”的幼儿玩几次就不玩了,老师观察到,原来孩子设计的这个情节太简单,没有挑战性,于是老师就赶快召集孩子重新商量计划,最后增加了难度,孩子们又跃跃欲试,回来挑战了。
总之,我们以 “区域活动计划”为契机开展活动,孩子充分的参与、淋漓尽致的表现、计划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孩子更自信了,师幼互动更积极有效了,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活动方式的价值,更激发了我们去开展更多类型的“计划活动”来促进幼儿“计划做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