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化学视觉素养影响因素调查及分析

2015-10-21 19:08郑宇琴
新课程·下旬 2015年5期

郑宇琴

摘 要: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视觉素养成为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素养之一。培养高中生的化学视觉素养势在必行。通过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以性别、年级、培养经历、学科类别四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视觉素养的三维度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视觉素养;视觉感知;视觉理解;视觉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由原本基于印刷文本的阅读逐渐转向基于视觉图像的解读,人类社会进入“读图时代”。2003年,美国北方中央教育实验室(NCREL)公布了题为《面向21世纪学习者的21世纪能力: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该报告指出视觉素养与科学素养、经济素养、技术素养、信息素养等八大素养被视为21世纪年青一代得以生存的基本素养。因此,培养高中生的化学视觉素养能力必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未来趋势。

一、视觉素养的内涵

John Debes于1969年提出“视觉素养”一词后,各国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展开各自的研究,赋予了视觉素养不同的内涵。化学视觉素养是促进个体正确发现、理解、评估、运用、创建化学视觉及享受化学宏观、微观世界的美,并能够整合其他视觉经验与他人用化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组能力,这组能力需要后天的不断深化学习。

二、化学视觉素养的影响因素

将视觉素养融入化学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化学视觉—空间智能、化学视觉思维能力,以及对化学信息作出正确的批判和解读。

1.问卷调查

通过自编《高中生化学视觉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集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400分问卷,回收36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29份。

2.数据分析

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问卷数据分析,将化学视觉素养分为视觉感知、视觉理解、视觉应用三个维度。以性别、年级、培养经历、学科类别四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视觉素养的三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如下:

(1)性别因素

表1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在视觉感知能力(F=0.165,p=0.702)、视觉理解能力(F=2.810,p=0.107)、视觉应用能力(F=0.330,p=0.193)三维度上p>0.05,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高一、高二阶段性别对视觉素养三维度的能力均不产生影响。

(2)年级因素

由表2中可知,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视觉感知能力(F=1.876,p=0.016)、视觉理解能力(F=0.644,p=0.034)这两维度上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从均值中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增长,高中生的视觉感知、视觉理解能力有所提升。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长,高中生所接受的化学知识、化学实验越来越多,知识储备量增加。而视觉应用能力(F=0.254,p=0.615)这一维度p>0.05,在这一维度上不具差异性,高一、高二这两个年级学生的化学视觉应用能力没有差异,可能是因为视觉应用能力难度最大,学生缺乏对书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经历因素

由表3可知,视觉类学习培训经历在视觉感知能力(F=0.165,p=0.702)、视觉理解能力(F=2.810,p=0.107)、视觉应用能力(F=0.330,p=0.193)三维度上p<0.05,差异性非常显著。有过视觉学习培训经历的学生在三维度上均值都大于未接受过学习培训的学生,说明接受视觉学习培训的学生视觉素养能力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学生。

(4)学科类别因素

表4中的数据显示,文理科的学生在视觉感知能力(F=1.876,p=0.003)、视觉理解能力(F=1.876,p=0.000)、视觉应用能力(F=1.876,p=0.000)这三维度上p<0.05,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结合均值看,高二文科生的视觉素养感知、理解、应用能力都高于理科生。这可能是因为文科生所学的课程多是文科类的,创作想象的知识内容较多,创作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更善于发现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这点与理科生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不同。

三、结果与建议

通过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年级、不同学习经历、不同学科对学生的化学视觉素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性别差异对其无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视觉素养能力的过程中,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开设化学趣味实验课,增加知识储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动手实践是关键。趣味实验课中,老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做适当的解答,由学生课前上网查阅资料、视频,学生间小组讨论。学生近距离的从视觉、触觉、听觉多方位层面感受化学实验,并以化学实验试图展现成果,促进了学生的化学视觉感知、视觉理解、视觉应用能力。

2.鼓勵学生参加化学视觉活动,获取视觉经历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应多参加课外活动,如化学晚会、化学魔术比赛、化学实验仪器绘画展等,这些活动将化学知识转化成不同的视觉形式,以直观化的方式展现,促进了学生的视觉交流与应用能力。

3.运用可视化工具,形象表达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不同的训练,在培养理科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他们的化学视觉思维过程。学生借助可视化的工具(概念图、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外显,化学知识结构更加形象、清晰化,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总之,学校应该注重视觉素养能力的培养,将化学视觉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读图、解图、用图”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盛群力,褚献华.21世纪能力: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J].开放教育研究,2004(5):7.

[2]张雨强,张志红.信息技术下中学生化学视觉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10):76-79.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4YYB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