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规划选址是工程规划许可的必要前提,也是规划实施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所以会有比较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仔细分析,而土地整理可以有效平衡我国耕地的总量。本文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仔细分析和归纳总结,分析了项目规划选址土地整理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项目规模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选址区域的环境约束以及项目目标,因地制宜的开展。
【关键词】选址;土地整理;影响因素;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选址工作绝不仅仅是对选址意见书进行核发,还需要编制各种专项规划以及详细的规划情况,安排并落实各种设施用地及其布局,在项目规划选址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综合的衡量多方面的指标,这项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目前常用的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系统,对土地整理目标和区域条件进行匹配,作为决策的辅助内容,其中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等。
我国在实施土地整理政策的时候,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运行土地整理项目,对于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地整理项目通常会选择某一块地域来实施,而实施的效果则和这片区域内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资源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想要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仔细分析,最终确定合适的地点。
1项目规划选址土地整理的选址原则
1.1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
首先在选址上要建立起科学的意识,在规划、设计、整理以及发展过程中要做到统一,在增加耕地的同时也要做好基本的农田保护工作,协调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不可放松。在土地整理项目中最终的目的就是增加耕地数量,同时对耕地的质量进行改善,通过深度挖掘出土地的潜力,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居住环境,对整个生活、生产区域进行科学统筹。在项目规划选址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让其真正发挥出社会价值,而不是大规模对山水空间进行侵占,破坏宝贵的资源和自然景观。
1.2整合资源做到节约、集约
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时候要遵循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的用途不能改变的原则,整合资源然后集中进行投放。
2项目规划选址土地整理的影响因素
土地整理的概念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土地利用的总规划来进行目标和用途的确定,然后以此为依据来采取手段,包括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然后改造并治理土地利用情况,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更多的利益,对于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来说都是很大的改善。其主要内涵在于对土地资源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实现土地的动态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1土地整理的规模大小
我国进行的土地整理规划,是为了让耕地的总量达到动态平衡与占补平衡,所以说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以后衡量其项目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在实施项目以后耕地数量是否有增加。同时实施同一个土地整理项目的区域如果相对比较集中,连在一起的话更便于统一管理,对于那些重点项目,其规模、耕地的增加数量和集中程度都在《暂行办法》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2影响土地整理规划选址的自然因素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自然影响因素,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是有一定区域范围规定的,项目实施的难度以及最后的效果都受到该区域自然条件的适宜性影响,所以在选址的时候首先要评价当地的自然条件,具体包括当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情况、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情况以及是否有自然灾害等。
而对于自然资源来说,水资源是其中对整理项目影响最大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将土地整理项目区域的水资源情况调查清楚,然后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规划。如果该区域的水资源供给不能满足该地区的需求,那么就不能在这里实施土地整理项目,除非该区域的土地整理项目将寻找可靠的水资源作为主要的任务来进行。
2.3影响土地整理规划选址的社会经济因素
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是成正比的,我国国内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情况并不平衡,所以分析待选地区的社会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1)目前的土地利用情况
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土地、土地利用的面积、结构、类型、闲置的土地面积以及居民点用地面积的人均数量、土地权属状况等。
土地整理区域的选择应该优先那些有较大闲散土地面积、存在较多土地利用问题并且没有良好进行集约利用的土地上实施,充分的将这里地区在耕地增加方面的潜力发挥出来,以当地土地现有的利用状况为基础来实施土地整理项目。
在土地整理工程开展以后,任何权属争议都会对工期造成影响,延误或者停滞工期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先选择那些产权明晰的土地来开展整理项目,或者是先完成土地的确权工作以后再进行土地整理。
(2)基础设施状况
土地整理项目中肯定要使用很多大型和中型机械作为辅助,所以项目区域内的交通情况、电力情况等基础设施都会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效果造成影响。对于申报了土地整理项目中的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情况,《暂行办法》中作出了相应规定:项目所在区要具有一系列基础设施,例如水、电、道路等来用于土地开发整理;或者是已经有了相关的建设方案来建设道路、水利工程或者是改造村庄。
3关于项目规划选址土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几点建议
项目规划选址的组织和实施一般都是由县乡一级的政府开展的,所以实施的效果会受到当地政府态度的很大影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对地方积极性的发挥起到了决定作用。
例如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哪怕是郊区的居民以及政府官员,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学历等,对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也可以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但是由于国家投资项目实施而增加的耕地不能用于地方进行新增建设,所以他们往往不愿意在国家重点土地整理项目在自己的区域内进行,对于地方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则比较支持,因为项目增加的耕地可以划分在建设新增用地的指标内。所以在选择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区域的时候,应该将这种地方性、选择性的积极因素考虑在内。
结束语
项目规划选址是一个重要并且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种因素例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等。在选择地区进行项目规划的时候,不仅要从土地整理项目的要求出发,更要筛选区域资源和约束条件,从而将两者之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出来。而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想法这种积极性因素都是主观的,不能用量來形容,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蔡朕,刁承泰,王锐,陈凌静,陈令.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128-134.
[2]焉睿,陆璐. 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原则及影响因素[J]. 国土资源,2014,12:48-49.
[3]王华,朱付保.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土地整理项目选址模型[J]. 农业工程学报,2015,14:255-263.
[4]汪文雄,王文玲,朱欣,杨钢桥. 农地整理项目实施阶段农户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3,07:62-68.
[5]蔡朕,刁承泰,王锐,陈凌静,陈令. 基于集对分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07:828-836.
作者简介:张佳欣(1982-),女,吉林四平,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