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信克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它以5~10分钟的短小视频呈现某个主题(知识点、技能点)的教学活动。寻找微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规律(整体——部分——整体)的结合支点,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向学生提供丰富而且必要的教学信息资源,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建构、尝试体验、探索新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微课中获取信息、分析研究、反馈交流、主动思辨。
一、让课堂教学低效变高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常常呈现这样的教学方式: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少数同学回答(读句子、谈感受)——全体学生读读语句。课堂成了教师与少数优秀学生的对话,导致了大部门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游离、懒于思考的现象,更多学生的“学”成了被学,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而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这时,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了学习的主题,不必再担心思想走神,游离主题。如果某个知识点没听懂,还可以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思维实践活动,总结出一般规律,然后再利用规律进行运用实践。这完全符合一切规律都是从实践中来和到实践中去的哲学原理,从而也诠释了教的真正含义乃是让学生真正地学。
二、让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更容易,使课堂就教学活起來
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把新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制作成微课视频、音频发给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辅助资源。由于音视频的丰富程度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使学生全神贯注,这样能在课前就消化相当一部分知识,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减压、知识精讲、学习反馈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对一些重点进行二次讲解的时候,微课又有它的用处。在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一知识点时,先学习知识,按照正常的模式学习,然后进行小型测试,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转换上面出现障碍,针对学生的这些漏洞“对症下药”详细讲解,同时做好记录(笔记、视频、音频等)和反思。通过让学生复习记录,再进行一次小型的针对化测试,获得学生的反馈。学生在一个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知识点强化,因此,记忆力深刻,效果不言而喻,并且整套内容花费的时间是传统教学时间的一半,学习效率提升显著。
如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形设计的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是这篇课文必须突破的难点。只有将难点解决了,学生才会认识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也才能从实质上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的实际出发,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这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将“人字形”线路用微课展示,先出现整个地形图像,伴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列火车下山时前拉后推,上山时后拉前推驶向远方。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微课的运用,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让作文资源更丰富,使学生写作有米下锅
选择语文教材内容作为微课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精美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微课素材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有益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小学语文教材有的语句生动地刻画出人的神态、动作,有的能深刻地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有的是对环境、季节的形象描述。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这些素材进行归类设计,辅助以音乐、图片、情境模拟等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针对教材中一些比较好的课文,教师在进行完课文教学后可以把其设计成微课,让小学生根据原文续写、缩写等方式来加强他们的写作功底。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便携式的设备,将学生参加课间休息、活动课、体育课、演讲比赛、运动会、歌唱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的这些瞬间录制成视频,通过剪裁后作为微课的视频素材。在微课中将这些活动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此时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用语句进行适当的表达,锻炼他们的文笔。
总之,微课的介入与融合使得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再次迸发出生命的灵光和智慧的火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