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实践应用

2015-10-21 18:37王振波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2期
关键词:后浇带房建施工实践应用

王振波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注重引入更多先进的施工技术以使建筑质量得以提高。以后浇带施工技术为典型代表,其在解决混凝土结构变形、裂缝以及建筑物沉降等方面的问题可起到良好的效果,是房屋建筑施工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相关概述、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具体体现以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后浇带;房建施工;实践应用

前言:现代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后浇带技术主要利用混凝土解决结构裂缝问题,通常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完成后进行,所涉及的结构部位体现在墙体与地板等方面,对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进行混凝土填充以构成新的统一整体,从施工中后浇带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看,许多如伸缩缝问题或主楼与其低裙房差异沉降问题都得以解决,是促进建筑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后浇带技术的相关概述

后浇带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需做好后浇带的设计工作,保证释放应力与抵抗应力考虑其中。尽管许多高层建筑与相关的基础结构以及裙房结构等保持连接,但也因此受重力荷载影响产生一定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此时便需设置后浇带。实际设计前可对建筑基础与裙房结构的相关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构内部的具体应力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后浇带的引入使裙房与基础保持分离,并结合地基沉降量进行浇筑时间的确定。综合来看,后浇带技术应用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收缩与沉降差异问题的解决方面。其中从收缩问题角度,由于房屋建筑多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其在施工完成后很容易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产生温度应力,甚至出现裂缝。因此实际施工过程中需预留相应的裂缝以使结构完成自由收缩,若收缩无法取得一定效果的情况下便需引入后浇带技术,使建筑整体结构得以保护。另外,在沉降差异方面,可通过后浇带的设置使裙房结构与建筑保持分离,所有施工工序完成的基础上对连接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使低层与建筑高层得以连接[1]。

二、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后浇带材料选择与浇筑

由于现行建筑结构多以混凝土为主,其在材料选择方面更倾向于混凝土材料。因此后浇带技术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做好材料选取工作,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应保证其不会产生收缩问题,可将减水剂等融入现有混凝土材料中,保证混凝土在振捣以及配置方面合理的基础上使后浇带强度得以提高。尤其在混凝土配比方面,应做好比例控制以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另外后浇带技术应用下还需考虑到浇筑问题,特别对后浇带进行垂直浇筑过程中需防止模板钢丝网不会受到损害,把握振捣器应用时与模板的间距,这样可使泥浆过多流失的问题得以解决。

(二)合理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技术应用中首先需做好后浇带设置工作。首先从断面形式的设计方面,一般需结合混凝土结构的断面进行后面带断面设计,可选取如V形缝、平直缝等形式。以其中平直缝形式为典型代表,是目前后浇带技术应用中主要的断面形式。但需注意若建筑结构的模板、墙在厚度上超出60cm的情况下需引入企口缝形式,而30cm与60cm之间的厚度需選取阶梯缝形式,30cm以下则以平直缝为主。其次,在浇筑位置设定方面。应避免在剪力墙位置设置后浇带,可选择梁、板反弯点,原因在于结构构件不会因过大的弯矩与剪力而承受更多的压力。最后,对后浇带间距的合理控制。许多施工设计规划阶段往往易忽视将后浇带设置其中,对此种情况便需在后浇带技术应用中根据施工情况与相关规范进行设置。从大多房屋建筑施工现状看,在间距设定时主要以区域的地质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确定,对矩形建筑物可设置40cm左右的后浇带间距。

(三)后浇带技术应用下对浇筑时间的要求

由于房屋建筑实际状况不同要求后浇带在浇筑时间方面也需进行相应的设置。从后浇收缩带角度,通常施工结束两个月左右混凝土结构的收缩程度将达到70%左右,此时便可采取相应的闭合措施。另外,对于高层建筑或裙楼结构,浇筑的时间多集中在地基沉降完成后。许多房屋建筑施工中多对裙房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此时主体结构因涉及的施工难度与施工量等都较大,因荷载压力使沉降现象更为严重,所以后浇带浇筑应保证结构整体沉降完毕后再进行。除此之外,在后浇带浇筑时间确定方面,许多施工单位考虑到相关成本问题或工期问题也可能进行浇筑时间的适当调整。

(四)模板与配筋的合理设置

模板预设过程中需结合具体施工方案与图纸,做好钢丝网模板的预设,其对于钢丝粗细的控制以及网格的合理设置等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保证结构构件受力性能满足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可按照后浇带方向将模板带设置于后浇带的两侧,这样可使结构构件可靠度得以提高。另外在配筋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钢筋是否需要切割,如建筑物中模板受力作用较为明显不可切割钢筋,而在跨度较大的后浇带方面可切割受力钢筋并在浇筑过程中采取焊接的方式进行钢筋的连接,有利于避免结构构件变形问题的出现[2]。

三、后浇带技术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房屋建筑施工中对于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应考虑到四方面问题,即:第一,后浇带技术应用下需避免缝中结构主筋存在断开的情况,若需要断开主筋,要求主筋在搭接长度方面需超出主筋直径许多,并增设更多钢筋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第二,浇筑工作完成后,应采取覆盖以及保湿养护等措施。第三,施工结束后需检测后浇带相关强度如防渗漏、混凝土等方面,可通过对预留样本的检测进行判断。第四,关于后浇带技术应用下材料的选取与技术引入问题,应保证进场材料达到施工标准且施工技术符合施工技术要求才可进行施工,避免因技术或材料问题致使后浇带技术效果难以发挥[3]。

结论: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正视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作用,在材料选择、浇筑时间确定、后浇带设置以及模板与配筋设置等方面充分发挥后浇带技术的作用,并在施工结束后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以此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永静,温晓阳.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5:62+216.

[2]赵振伟,洪靖刚.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A].《世界家苑》(2014)[C].:,2014:1.

[3]林荣军,李铭.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67.

猜你喜欢
后浇带房建施工实践应用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混凝土浇筑工艺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模板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