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阻力测度研究

2015-10-21 19:29胡其昌
当代经济 2015年16期
关键词:评述测度

胡其昌

【摘要】 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根据Romer的假说,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增长由于资源耗费引起了“增长阻力”。本文在对增长阻力测度对象、测度使用的模型、假设、计算公式、数据处理及测度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阻力测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评述,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资源约束 增长阻力 测度 评述

一、引言

经济增长在经济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勞动力、生产资料、社会结构、自然资源以及技术进步。众所周知,资源作为经济增长中的投入要素,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Ayres和Kneese(1996)指出,应该关注经济增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资源限制因素。由于资源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比没有资源限制情况下的增长速度降低的程度,可以定义为经济增长的阻力(growth drag)。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了由于资源丰富反而导致经济增长落后的现象,国内外学者称其为“资源诅咒”,有关此方面文献很多(赵奉军,2006;程志强,2008),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日渐凸显,已经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严重束缚作用;并且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阻力也不尽相同。因而非常有必要研究在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问题即资源增长阻力。本文拟从资源“增长阻力”的研究对象、研究模型、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系统总结,有利于进一步厘清研究思路和方向。

二、增长阻力概念

资源是指经济活动中土地、能源和矿产等可开采的自然资源以及特定地区的包含特定环境容量或管制标准的可用要素。对于资源约束导致的增长阻力,国外学者作了较多的研究。Dasgupta Heal(1974)指出,考虑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增长尾效”,稳态的经济增长路径仅存在于不可再生资源在生产中不重要的情况。Nordhaus在1992年首次提出了“growth drag”的概念,他认为“growth drag”是指有资源限制下的经济增长与无资源限制下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差异。Noel(1995)分析了能源不足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Romer在1996年再次提及“growth drag”概念。Bruvoll在1999年提出了“environmental drag”的概念。关于“growth drag”的中文翻译,国内学者的译法不尽相同。现将国内外学者对“growth drag”概念内涵的对比情况列示在表1中。

从表1中可以看出,王根蓓(2001)、王学渊(2008)、霍艳丽等(2010)、刘耀彬等(2010)、李文杰等(2010)、谭鑫等(2011)的“增长阻力”概念内涵,薛俊波(2004)、庞丽(2006)、崔云(2007)、雷鸣(2007)、葛扬等(2010)、王家庭(2010)等、沈坤荣等(2010)“增长尾效”的概念内涵,余江(2006)的“增长阻碍”的概念内涵,杨杨(2008)的“增长阻尼”的概念内涵其实与Romer(2001)的“growth drag”保持了一致,均是指无资源限制情形中的经济增长与资源限制情形中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差额。谢书玲等(2005)、刘耀彬等(2007)与Romer(2001)的原始定义有一定差异。他们认为“growth drag”是指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上一阶段对资源的消耗必然引起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要素持续投入,这个现象叫“增长尾效”。

对于“growth drag”如何翻译更为贴切呢?笔者认为阻力是指拖累、绊脚石、摩擦力的意思,较符合原义。而“尾效”一般是指一种滞后的效果或在当前没有发挥完的作用,其在后面的阶段还会继续产生效果,“尾效”一词不适合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中资源和土地制约;而“阻碍”有人为的障碍的含义在里面,用来指资源约束经济增长不甚恰当;“阻尼”一词过于深奥,较难理解。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将“growth drag”译为“增长阻力”较符合中国理念。

三、增长阻力测度研究

1、测度模型

在研究模型的构建方面,基本的生产函数是Romer在2001年构建的一个包括自然资源和土地的C-D生产函数模型,具体形式为:

Y(t)= K(t)?琢R(t)βT(t)γ[A(t)L(t)](1-α-β-γ) ?琢>0,?茁>0,?酌>0,?琢+?茁+?酌<1 (1)

式(1)中:t为时间;Y(t)为产出;K(t)为资本投入;R(t)为自然资源投入;T(t)为土地投入;L(t)为劳动投入;A(t)为知识或者劳动的有效性;?琢为资本的产出弹性;?茁为资源的产出弹性;?酌为土地的产出弹性。

随后绝大部分学者在索洛的增长模型以及Romer的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或简化,如薛俊波等(2004)、谢书玲等(2005)、庞丽(2006)、杨杨等(2007)、刘耀彬等(2007)、崔云(2007)、雷鸣等(2007)、王学渊(2008)、霍凌汉等(2009)、刘耀彬等(2010)、霍艳丽等(2010)、李文杰等(2010)、葛扬等(2010)、王家庭(2010)、谭鑫等(2011a,2011b)。也有部分学者采用CGE函数模型,如Bruvoll和Glomsroda等(1999)。最近有一批学者开始采用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模型,如杨杨(2008)认为已有研究主要是基于C-D生产函数的模型框架,为了克服C-D生产函数替代弹性为1、忽略技术进步以及规模报酬不变的缺陷,他们选择改进的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度量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他们构建的CES模型为:

Y=A[?茁(Ak-?籽1+(1-?琢)T-?籽1)?籽/?籽1+

(1-?茁)L-ρ]-m/ρ (2)

各位学者构建的增长阻力模型汇总在表2中。

2、测度假设

各位学者的研究假设及相应的表达式列示在表3中。

(1)土地资源。Nordhans(1992)、Romer(2001)、薛俊波等(2004)、谢书玲等(2005)、庞丽(2006)、刘耀彬等(2007)、崔云(2007)、雷鸣等(2007)、李文杰等(2010)、王家庭(2010)、刘耀彬等(2010)、葛扬等(2010)、万永坤等(2012)对土地资源存在约束时的假设是“土地资源数量固定”,在土地资源不受约束时的假设是“人均土地面积保持不变”。霍艳丽等(2010)对土地资源存在约束时的假设是“土地资源数量固定”,在土地资源不受约束时的假设是“土地以一定速度增长”。杨杨等(2007,2008)、霍凌汉等(2009)对土地资源存在约束时的假设是“土地资源按照一定比例增长”,在土地资源不受约束时的假设是“人均土地面积保持不变”。万永坤等(2012)假定特定地区土地总面积保持不变,但区内未利用土地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2)水资源。谢书玲(2005)、庞丽(2006)、雷鸣等(2007)、刘耀彬等(2007,2010)对水资源存在约束时的假设是“水资源总量固定不变”,在水资源不受约束时的假设是“人均水资源量保持不变”。杨杨等(2007)、霍凌汉等(2009)对水资源存在约束时的假设是“水资源以一定的增长率增加”,在水资源不受约束时的假设是“人均水资源保持不变”。王学渊(2008)认为水资源受到约束时的假设是“水资源以一定的增长速度上升”,在水资源不受约束时的假设是“农业用水随着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而同比例变化”。霍艳丽等(2010)对水资源存在约束时的假设是“水资源数量固定”,在水资源不受约束时的假设是“水资源以一定速度增长”。万永坤等(2012)认为水资源作为一种资源禀赋,主要依靠自然循环,在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的条件下,特定地区的水资源数量会出现变化,即长期内总的水资源数量会改变,从而制约着经济增长。

(3)能源。庞丽(2006)、刘耀彬等(2007)对能源存在约束时的假设是“能源保持固定”,在能源不受约束情形时的假设是“人均能源保持不变”。雷鸣等(2007)、霍凌汉等(2009)、沈荣坤等(2010)、谭鑫等(2011a,2011b)对能源存在约束时的假设是“能源以不变的速率在下降”。在能源不受约束时的假设是“人均能源保持不变”。霍艳丽等(2010)对能源存在约束时的假设是“能源以不变的速率下降”,在能源不受约束时的假设是“能源以一定速度增长”。

(4)其他。Nordhans(1992)、Romer(2001)、余江(2006)对“自然资源存在约束”做出了“自然资源均匀下降”的假设,在自然资源不受到约束下做出了“人均资源保持不变”的假设。

3、测度公式

在增长阻力计算上,尽管大多数学者基于索洛增长模型基础来考察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限制程度,但是他们推导出的资源“增长阻力”测度却并不相同,如:谢书玲(2005)的Drag=?茁n/(1-?琢);薛俊波(2004)的Drag=γn/(1-?琢);余江(2006)的Drag=?茁b/(1-α);庞丽(2006)的Drag=(?茁+γ+?兹)/(1-?琢);崔云(2007)的Drag=?茁n/(1-?琢);杨杨(2008)的Drag=?茁m(1-a)(n-d)/(1-?琢?茁m);霍艳丽(2010)的Drag=[?茁(n-a)+?酌(n-b)+?兹(n-c)]/(1-?琢)。这不仅仅是因为各经济模型中的要素有所区别,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前提假设存在很大差异。各位学者的测度公式列示在表3中。

4、测度方法

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几乎所有学者都是采用时间序列回归方法来求增长阻力,在回归时绝大部分学者采用的是最小二乘法,如薛俊波等(2004)、谢书玲等(2005)、庞丽(2006)、雷鸣(2007);少部分学者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如王学渊(2008);还有少部分学者采用岭回归方法如杨杨(2008),详见表4。在回归分析时,可能存在数据非平稳性以及自相关问题,因此在回归分析前,应做数据平稳性和协整检验,以及消除自相关。在目前的文献中,只有一部分学者阐述了这一数据处理过程,如薛俊波等(2004)、谢书玲等(2005)、崔云(2007)、杨杨(2008)、沈荣坤等(2010)、霍凌汉(2009)、霍艳丽等(2010)、万永坤等(2012)。

5、测度结果

每个研究学者通过采用测度模型,在做出相应的假设基础上,得出增长阻力公式,然后通过计量分析,得出增长阻力系数结果。计算出来的增长阻力效应结果不尽相同,有些还差别较大,这其中固然有因地区和时间差异造成的,但更有因采用的生产函数和假设的不同造成的。各位学者测度结果见表4。

四、文献评述与研究展望

从增长阻力概念、测度模型、测度假设、测度公式、数据处理方法及测度结果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在研究对象方面

在研究对象方面,有的学者仅考虑了单个自然资源对经济的增长阻力,也有学者将多种自然资源要素纳入考虑。从理论上来说,同时考虑几种主要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力效应的准确性可能要高些。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只考虑单一资源,什么时候应将多种自然资源要素全部纳入考虑?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2、在基础模型构建方面

在基礎模型构建方面,绝大部分学者是基于C-D生产函数,也有部分学者采用CGE函数模型,最近还有学者采用的是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模型。C-D函数比较容易计算,但该函数考虑的因素与实际经济增长不尽相符,而且C-D函数的缺陷是替代弹性不可变,这也与实际不符。而增长阻力测算结果的大小却取决于生产函数模型的选择,生产函数有很多,如线性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VES生产函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等,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生产函数模型来科学地度量增长阻力。

3、在研究假设方面

在研究假设上也不尽相同,有些学者对资源存在约束时做出“资源数量固定”的假设,有些学者做出“资源按照一定比例增长”的假设。在资源不存在约束时,有些学者做出“资源按照一定比例增长”的假设,有些做出“人均资源保持不变”的假设。这些假设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不尽合理,应考虑资源的特点,尤其是其发展状况,对过去的模型前提假设进行必要的修正。

4、在数据收集整理方面

在数据收集整理方面,一是要收集尽可能长的时间序列,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误差相对来说要小些。另外在计算资源总量时,应选择恰当。如薛俊波(2004)、谢书玲(2005)在分析资源限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时,使用耕地、林业用地和可利用的草地面积三者之和来代表土地资源总量。但是考虑到土地资源不应该仅包括第一产业用地,对经济总量有巨大贡献的二、三产业用地也应该考虑进来,即应该将建设用地纳入模型中进行计算。这也是薛俊波(2004)、谢书玲(2005)计算出来的土地资源增长阻力远高于杨杨(2007),刘耀彬、陈斐(2007)计算出来的增长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刘耀彬、陈斐(2007)在计算中考虑能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故他们计算出来的土地资源的增长阻力最小。对于水资源,谢书玲(2005)、杨杨(2007)采用的数据均是水资源总量,笔者认为这有失妥当,因为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应该是水资源利用量,就像计算土地资源投入并未包括未利用土地一样,因此在计算水资源投入时也不应该将未利用水资源量计算在内。

5、在数据处理分析方面

在数据处理分析方面,应考虑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目前各个学者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是采用时间序列回归方法,绝大部分学者采用的都是最小二乘法(OLS),少部分学者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还有少部分学者采用岭回归方法。OLS虽然简单,但效果不一定好。在回归分析时,可能存在数据非平稳性以及数据自相关问题,在回归分析前,应做数据平稳性和协整检验,以及消除自相关。目前,很多学者在论文写作中并未体现这点。今后在参数估计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借鉴更前沿的计量经济研究方法,以便科学地度量资源约束对经济的增长阻力。

(注: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水资源对浙江经济发展的阻力效应研究》(13XKGJ015YB);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技术及耦合机制研究》(13YJA790116)。)

【参考文献】

[1] 赵奉军:关于“资源诅咒”的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1).

[2] 程志强:资源诅咒假说:一个文献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8,3(3).

[3] 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2007(6).

[4] Dasgupta P.S.,Heal G. M. The Optimal Depletion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y,1974,41(1).

[5] Nordhuas,W.D.Lethal Model 2:The Limits to Growth Revisited[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2,1(2).

[6] Noel D. A. Reconsideration of Effect of Energy Scarcity on Economic Growth[J].Energy,1995,20(1).

[7] David Romer. Advanced Macroeconomics[M].New York:Published by McGraw-Hill/Irwin,1996.

[8] Bruvoll,A.,Glomstrd,S.,and Vennemo,H.Enviromentaldrag:evidence from Norway[J].Ecological Economies,1999,30(2).

[9] 戴維·罗默著,王根蓓译:高级宏观经济学(第2版)[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学渊、韩洪云:水资源对中国农业的“增长阻力”分析[J].水利经济,2008(5).

[11] 杨杨、吴次芳、罗罡辉等:中国水土资源对经济的“增长阻力”研究[J].经济地理,2007(4).

[12] 霍凌汉、闰庆悦:中国能源、土地和水资源的“增长阻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

[13] 霍艳丽、陈长亮: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阻力的计量分析[J].商业时代,2010(18).

[14] 刘耀彬、王桂新: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增长阻力”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0(10).

[15] 李文杰、张文秀、司秀林:四川省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阻力”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4).

[16] 谭鑫、赵鑫铖:能源对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阻力的对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

[17] 谭鑫、赵鑫铖:能源对中国省份经济的增长阻力分析[J].学术探索,2011(6).

[18]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刘佳骏:北京市水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研究[J].资源科学,2012,34(3).

[19] 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30(9).

[20] 庞丽:经济增长中能源政策的计算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1] 崔云: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尾效”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1).

[22] 雷鸣、杨昌明、王丹丹:我国经济增长中能源尾效约束的计量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5).

[23] 葛扬、何婷婷: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的增长阻力分析[J].学海,2010(4).

[24] 王家庭: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土地资源尾效研究[J].经济地理,2010(12).

[25] 沈坤荣、李影: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2).

[26] 谢书玲、王铮、薛俊波: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J].管理世界,2005(7).

[27] 刘耀彬、陈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

[28] 余江、叶林: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和技术进步——一个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

[29] 杨杨:士地资潭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D].浙江大学,2008.

(责任编辑:刘冰冰)

猜你喜欢
评述测度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演进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演进
选取几何概型测度要慎重
山西省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测度
山西省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测度
几何概型中的测度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评析与完善
中美贸易摩擦形成原因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