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善智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是为了将我国废弃荒芜的土地通过开发整理,变成可供农民使用的耕地;是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人口众多,但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笔者在查阅大量土地整理方面的资料后,对目前我国土地整体建后工程管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土地整体建后工程管理创新模式体系,希望能对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的科学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地整理;工程管理;创新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是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和行政管理综合在一起的项目[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土地整理目标,能够使土地开发整理的手续和流程更加规范,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背景
(一)人均土地占有量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土地耕地可用面积在逐年减少,而且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土地资源非常紧张,但是我国可供开垦的荒芜之地数量有限,在现有的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土地开垦的难度加大。开垦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这就使得真正能够开垦的荒地面积更加少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农村可有耕地面积减少,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发展相违背。保护土地,就是在保护我国人民的粮食。所以,为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了我国建设生态社会,必须解决农村耕地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上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资本。最近这几年,土地整理项目中开垦的荒地,经过国家检验合格的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保障。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有促进作用,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是造福人民,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百利而无一害,应该要落实到实际。所以,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有巨大影响,要非常重视。
二、研究区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大,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涉及到的方面可能略有不同。本文主要是对北方的土地整理工程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土地整理工程实施的这几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摸索建立了相应的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模式。土地开垦整理项目对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土地开发整理、植树造林等绿化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我国森林绿化覆盖面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将废弃的坡地整理成了梯田,增加了土地耕地面积,实现农村粮食增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率从土地开发整理前的82%增加到现在的90%,耕地面积增加的同时,土地质量也有所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土壤活土层的深度,,土壤内营养物质增加,对粮食增收有重要意义。调查显示,我国以前土地土层深度只有30cm,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的土层厚度超过50cm,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时,对原有的土地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得土地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为土地配备了水利设施,保证了粮食质量,促进农民奔向更高级的小康社会。从目前土地整理的效益来看,大约5年时间项目就能开始盈利。
(二)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
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是整个项目中重要的环节。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应该由当地政府或者项目承建单位负责,但实际情况是土地整理项目检查验收后,后期的管理养护方案不够完善,或者方案的落实程度不高。这并不是个别情况,而是我国各地土地整理项目中的通病,沒有对项目进行该有的养护,工程遭到严重的破坏。道路的破坏最为严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为了耕地方便,大多数人都买了农用机车,道路使用频率增加,负重增大,多处出现坍塌,或者路面坑洼;梯田旁土渠内农作物秸秆堆积,土渠无法发挥作用。土地整理项目缺少后期管理与养护,是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使得土地整理项目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三、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和集体拥有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的主权,而将项目的管路与养护交给相关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种将产权和管护分开的方式导致权能不明确,经常发生经营管理权模糊、常年无人管理养护、项目的工作运行效率低下等众多问题。对土地整理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我国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中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工程产权主体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形同虚设,集体组织缺少管理者。作为我国基层国有资产的代表,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因为种种原因,不可能真正成为机体组织财产的所有者。工程项目的产权责任人不确定。
(二)管理和运营体制存在问题
乡镇政府既是土地整理建后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同时又是养护者。这种模式具有很高的专业程度,对国家资金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两种身份交织在一起,不利于相应职能的执行,再者,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不利于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的良好运行。
(三)工程管理方法没有结合市场经济
我国土地整理建后管理是政府管理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制定的时间久远,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违背,与目前经济发展的方向不符,工程管理体制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四、土地整理建后工程创新管理
(一)新增耕地部分
新开发的土地,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建议不要将这部分土地分发给农民。耕地对于农民只是种庄稼的容器,他们不考虑土地的价值,会浪费土地资源。可以将这些新增土地,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体管理,设置专门的负责人,获得的经济效益由乡镇政府进行管理和分配;可以通过招商标的形式,决定新增土地花落谁家,这也是实现新增土地效益最大化的方法。
(二)农田水利工程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群众使用时不需要缴纳费用,经常使用却从没想过维护。想要水利工程发挥最大作用,就要明确使用权。可以让乡村集体组织进行管理,群众使用时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使他们形成水资源也是商品的意识。这样做既是回收水利工程投资的方法,又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举措。
(三)道路和防护林工程后续管理
防护林遭到破坏是因为没有出台具体的管理制度。大量事实表明,只有和自身利益挂钩时,人们才能肩负起自己的职责,所以,村委会可以将园林保护具体到每家每户,如果其管辖区内的园林遭到破坏,要进行资金处罚。处罚获得的收入,用来维护道路和园林。农户为了不让自身经济受到损失,肯定会尽职尽责的保护园林。
结语
土地整理工程是造福人民的项目,和人们的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土地整理工程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有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加强对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的管理,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田素娟,陈为峰等.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及创新模式探析[J].资源与产业,2011(01).
[2]卢绪芸.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3]戴锡花,吴志龙.枞阳县土地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J].农技服务,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