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碧英
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制定行之有效的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办法。 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380例患儿中产生护理投诉的480例患儿病例和临床资料等进行简要回顾来分析其中产生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将此措施应用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儿,观察防范前后的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对照观察和总结得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采取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投诉率2.3%明显低于采取措施前的14.3%(p<0.05)。 结论:基于儿科护理实践的风险管理与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儿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因此应当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风险防范
在儿科护理实践中,接触的患者存在较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患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与保护能力相对薄弱,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合作也相对较差,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用药特殊性等等,与成人科室之间在护理过程中极易产生纠纷问题。本文以此为依据,对护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进行系统梳理,寻找事件发生的根源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加以观察和监督,对反馈结果做出总结,从而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适用性强的风险防范措施,切实加强当前的儿科护理管理工作。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以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此期间的护理过程中产生护理纠纷的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取得相对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在调研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象的选取与方法的采纳应当以实际的研究需要为依据,有针对性开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实效性。
1.1 研究对象
通过对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儿科治疗的33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66例护理投诉案例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发掘和总结出患儿家长发起护理投诉的原因所在。在66例护理投诉的案例中,涉及到儿科护士共10名,年龄在20-40岁,平均(30.45.7)岁,学历:专科6名,中专4名。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贯穿于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制定的全过程中。因此分别作出分析。
1.2.1 风险因素分析
在对风险因素进行发掘和分析的过程中,本次研究中成立了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小组,并任命护士长为该小组的组长,在组员的选拔中,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从10名护理人员中选拔3名具备较强的专科护理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技术。对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儿科治疗并发生护理投诉的66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
在对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的过程中,结合我科实际的工作情况,对儿科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归纳,主要分为以下4类,该总结方式是基于各类不同的情况进行的。具体而言,第一,护理差错。护理差错主要表现在对患儿具体情况的核查,实际的用药情况,患儿输液、输血和标本送检等等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疏漏问题。第二,服务质量。这类风险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儿的态度方面缺乏一定的耐心,技术上缺乏一定的熟练度,更换滴注药液不够及时等。第三,意外情况。这类风险因素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意外发生的患儿烫伤、坠床、走失及碰伤,输液、输血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反应等。第四,护理记录。这类风险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护理情况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出现记录不全面、不及时,记录内容的准确度也有待考证。
1.2.2 制定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对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所产生的风险因素的系统分析和总结,现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办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健全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其次,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坚决遵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再次,加强护理制度建设,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对护理工作中相关的护理常规及时检验和修订,使之能够与当前的需求向匹配,并切实落实到护理到实践之中去;最后,规范用药,强化对护理人员在相关方面的教育。一切措施的执行均应当建立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之上来执行。增强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以上措施的制定被应用于2012年3月——2013年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儿,并观察在防范前后所达成的护理效果。
2 结果
通过对抽样中护理人员关于护理纠纷防范前后的投诉率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得出,防范后的护理投诉率为2.3%,明显低于防范前的14.3%(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护理纠纷防范前后投诉率比较(例,%)
注:表示与防范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患儿护理案例情况的回顾和梳理,发掘个中产生的护理纠纷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办法,旨在提高儿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对比结果,对风险的防范措施做以下归纳。
3.1 加强沟通技巧掌握,拉近医患之间距离
护理人员应当切实加强对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不断拉近与患儿及家长的距离,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患儿及家属留下好的印象。同时学会尊重和赞美患儿,关注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对于患儿的不合作行为进行耐心的解释,当出现意外的操作失误时注意采用恰当的言辞向患儿及家长致以歉意,最后在患儿康复出院时送上真诚的祝福。
3.2 增强法律知识学习,培养护理风险意识
充分尊重患儿及家属对病情的知情权,使其能够切实履行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相关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医患纠纷的案例分析为自己“充电”,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3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护理综合素养
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对护理实践中出现的风险因素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精密仪器在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这方面的专项培训。
3.4 规范急救药品管理,增进收费的透明度
对于急救药品的管理应当设置专门的部门来执行,任何一个环节都应当严密把关。对于患儿的住院费用问题也应当尽可能地做到透明化,使患儿家属对每笔费用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刘妙盛.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质,2015,25(08):104-106.
[2]常争艳.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4,16(33):171+173.
[3]劉卫霞.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5):151-152.